《國際志工再定義》系列2:「田野中的自我認同:海外服務中的衝突與適應」

本系列活動只要完成網路報名程序皆可入場(正取、候補名單享有同等權益),18:50開放現場報名者入場,原則上18:30~19:00為入場時間。為顧及講座品質與聽眾權益,煩請準時。
《國際志工再定義》系列2:「田野中的自我認同:海外服務中的衝突與適應」
2015-05-14 19:00   至   21:00 加入 Google 行事曆
2015-05-02 16:00   至   2015-05-14 12:00
100 臺北市中正區紹興北街3號
 本活動目前未開放報名(尚未開始或已截止)。
近年國際志工前往海外參與公益事務在政府推動與民間發展下蔚為風潮。我們認為國際志工以熱情服務於國際社會值得肯定,但仍有義務自我約束、尊重當地的社會文化,以開放的心胸迎接異文化洗禮,卻又能警惕自我,在尊重、關懷、理解的原則下參與當地社會。

我們相信國際志工在海外的價值衝突與適應過程,更能體現不同文化間的框架與盲點,志工身處於其中,最重要是形成一個「寬厚包容」的人文新視野,這一自我認同的重新建構過程也是海外服務者最重要的成長課題,應該作為國際志工最重要的事前準備功課。

我們認為有必要推動社群內部的討分享、溝通與討論,可以帶動「國際志工文化」的正向發展,因此我們誠摯邀請關注國際志工的朋友,共同探討國際志工在海外參與公益事業的「田野倫理」課題。

作伙國際志工交流平台,是一群持續關注於國際志工/參與/發展的伙伴。以自省、學習、交流以及產生行動的知識性社團,期待讓台灣與世界增添促進改變的能量。此次舉辦《國際志工再定義》系列活動第二場,誠摯邀請關注此議題的同好,一起從多元觀點深入探討國際志工行動背後的課題。

課程相關資訊

【主持】林吉洋│中國環保組織志願者

【主講】趙中麒│台灣大學社會學博士、經典雜誌撰述

【與談】洪翠苹│曾任菲律賓Cadillera  People  Alliance國際志工

              王慧思│曾服務於秘魯「婦女與社會」國際志工

              朱令儀│台北錫口扶輪青年服務團社服主委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網路報名】https://future.org.tw/civicrm/event/info?reset=1&id=50

【入場須知】本系列活動只要完成網路報名程序皆可入場(正取、候補名單享有同等權益),18:50開放現場報名者入場,原則上18:30~19:00為入場時間。為顧及講座品質與聽眾權益,煩請準時。

【聯絡方式】楊盛安:電話(02)2311-5229#206;電子信箱 t278295@ystaiwan.org

【主辦】財團法人青平台基金會、作伙國際志工交流平台 

【籌備】作伙國際志工交流平台-田野倫理組

             (林吉洋、何之行、趙中麒、洪翠苹、鄧雅蘭、謝昀軒、范揚鑫、陳貞攸、朱令儀、王慧思)

【協辦】哲學星期五@台北

【海報設計】謝昀軒

【招募作伙成員】請洽現場服務台志工

【延伸閱讀】講座前務必閱讀

《基金會補助青年到偏鄉:「台北醫師,到花蓮很遠,去美國很近」》

《在芭樂園裡的人類學家》社會企業野火下的一些人類學想法

【瞭解更多】

青平台網站

青平台粉絲專頁

【作伙】國際志工交流平台

台北錫口扶輪青年服務團

追夢天下

哲學星期五

主講人簡介與內容摘要

趙中麒│台灣大學社會學博士、經典雜誌撰述。曾任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駐泰緬邊境難民援助志工、曼谷Focus on the Global South訪問。

擔任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駐泰國人道援助志工時,便開始思考人類學研究和志工「如何進入田野」的相似性,包括自我認同的衝突、權力關係以及性/別關係......。

與談人簡介與內容摘要

洪翠苹│現任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企畫研究專員;曾任北京綠色和平志工、台灣世界展望會莫拉克水災重建專案社工。

我們是夥伴嗎?我們如何在不同中相互理解,成就那讓我們相遇的共同?與異文化的相遇裡,要如何在文化習俗各異的環境裡,保持對異文化的尊重與自我感受的平衡,這問題沒有答案,只能不斷在動態中尋找立足點。

王慧思│現任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企編專員;曾任綠色和平、樂施會、秘魯「婦女與社會」國際志工。

在不同的文化裡,面對不熟悉的工作環境,到底要掙扎著改變自己,還是去影響他人,還是根本就不應該有「改變」這個念頭?開眼看世界的時候,如果沒有開放的心靈,眼睛睜得再大,也只會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以證明既定的經驗。價值也許需要被重新檢視,自我需要被重新塑造。這可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也可能其樂無窮。

朱令儀│現任教育部創業推廣計畫專員。在泰國和英國生活了半輩子,學生時期除了台、泰、英的長期在地社區服務,也曾至南非及保加利亞從事短期志願工作。

要消化旅途中出乎意料外而收回來的點滴和衝擊,這件事沒有「海外志願工作」聽起來那麼的浪漫,有點孤單而且不會停止。但我相信「回到生活軌道上的我們」,對於自己的周遭有著鮮明的立場、強烈的感覺、對自己生氣的無奈時,這些都是路途上夥伴們在生命裡留下了的痕跡。靜悄悄地、但持續地改變著我們的每次選擇和看待事情的每一個眼光。而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碰撞,又何嘗不是改變的開始?

主持人簡介與內容摘要

林吉洋│台灣社區大學工作者、環境獨立媒體擔任專欄作者、作伙國際志工交流平台的田野倫理小組召集人。曾赴中國(北京)環保組織擔任志願者一年餘,目前持續關注中國環保運動與草根NGO發展。

參與另一個社會並不容易,認同模糊、人地不宜的矛盾曾持續困惑著我。我的反省是,國際志工在參與當地社會公益服務之前,應警惕某些「不對等關係、特權與責任」。走下道德高地、放下指導者心態,試著「進入」當地的歷史社會脈絡,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或許,卸下框架是最重要的功課之一,開放心胸與廣闊的視野則是旅程最寶貴的收穫。

(本活動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人數上限

70人

地點

100 臺北市中正區紹興北街3號

聯絡資訊

電話: 02-2311-5229#204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