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星期五@台北】─《人性太過人性─開發台北市保護區?》

活動

201408011991年「慈濟基金會」以改善社會風氣為訴求,結合「金車基金會」發起「預約人間淨土」系列活動,希冀在經濟狂飆、利慾薰心的島國上注入一骨清流,淨化人心、家庭與社會。隔年,上述的「淨土」的意涵從隱喻性質轉為實質,聚焦於環保護生觀念的推廣,透過一連串的演講、研討會與音樂會,呼籲民眾以實際行動來珍惜地球萬物資源,綠化當時深受工業發展蹂躪的土地,發願留給後代子孫一個乾淨的自然空間。 「預約人間淨土」被遠見雜誌評為當年台灣最大的群眾運動,並且獲得第一屆社會運動和風獎,同時也替慈濟基金會博得慈善的美名,累積相當雄厚的社會資本。

於今,享有台灣整體民間捐款百分之八十的慈濟,不僅會員之政治傾向可撼動台灣從地方到中央的各階層選情,其所擁有的世俗財力也讓國際大企業嘆為觀止。 當然,市場邏輯意味著任何擁有龐大土地與資產的基構必須找尋投資標的與出路,慈濟也不例外。其近年來引起社會關注的「內湖保護區」開發計畫便是循此邏輯的案例。

「保護區」基本上不能「開發」,除非在某些特定的情境底下,例如戰爭或山崩地裂。 就政府立場而言,雖然目前都發局對該保護區邊更的議題採取「從寬認定」,但是,究竟什麼情況下可以從寬認定?是否會有「因人設事」任意解釋法條,進而破壞「保護區」的設立初衷?

本周【哲學星期五】由葉浩教授主持,並很高興邀請到洪美惠女士跟我們談談這幾年他和一群夥伴,是如何的捍護「台北市保護區」,就她熟悉的範圍,將以慈濟為主軸,然後輔以優人神鼓、北投薇閣國小變更案,相互比對,到底是甚麼樣的心態、以及用甚麼荒謬的邏輯,去合理化「開發保護區」?
 

http://www.5philo.com/index.php/carousel/item/379-carousel-item-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