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君、朱敬一從經濟發展探索自由 自由就是每個人都有自我實踐的機會!

新聞

【鄭麗君、朱敬一從經濟發展探索自由 自由就是每個人都有自我實踐的機會!】

由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 鄭麗君 主持的 鏡好聽 Podcast節目《鄭麗君的思想操場:自由六講》,第二集邀請到中央研究院朱敬一院士對談「自由與經濟」,深度反思經濟不平等的根源及對策。

兩人從年輕人的經濟困境談起,朱敬一院士說:只有在一個比較平等的社會,我們才有自我實踐的機會,「自由」其實來自於「平等」。兩人也指出,我們應該共同追求「永續民主」,為下個世代保留自由選擇的空間。兩人也談到,需要持續改革教育結構,給下一代更公平、更好的軟實力養成環境,奠立自由的「現實條件」,譲每個人有機會實現自我。

【收聽連結】

🎙鏡好聽:https://bit.ly/30z6aQy

🎙Spotify: https://spoti.fi/3oEzeQR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2YxfOSE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30drpY8

《鄭麗君的思想操場:自由六講》第二集談的是「自由與經濟」,有人或許會問,自由的哲學式思考,跟經濟有什麼關係?

主持人鄭麗君在一開頭就說,「經濟」不只是總體經濟成長的一個數字,更攸關每個人的收入、生活方式,乃至自我實現。每個數字背後,都代表了一個個真實的人生及家庭所構成的社會。而自由經濟讓人自由選擇,但自由經濟,能夠帶來人在生活中的經濟自由嗎?

朱敬一院士在今年出版《維尼、跳虎與台灣民主》書中,從「民主的進程」、「民主的補強」、「民主的威脅」和「民主的未來」四個面向剖析台灣民主面對的挑戰。「民主的補強」章節談到了台灣社會經濟不平等的問題,對民主可能造成的損害。因為經濟的不平等,年輕一代在經濟活動中的自由度,也因此被受限;許多人薪資沒有顯著成長。加上每個家庭所面對的高房價及照顧負擔,都相當沉重;伴隨而來的,便是生活機會和選擇權的流失。看似可以自由選擇工作的經濟生活,在社會對個人及家庭的支持不足下,每個人疲於奔命,更影響了實現自我的自由

【為下一世代保留選擇的自由 邁向永續發展】

鄭麗君在節目中指出,諾貝爾獎經濟學家沈恩(Amartya Sen)曾說:發展即自由!國家發展必須要超越財富累積、GDP或技術進步等內容,應該更聚焦在如何增進人民生活所享有的自由。經濟不均不只是所得不均,更要思考人民「參與的自由」。也因此,在朱敬一與聽眾說明全球化對民主國家帶來的挑戰、及世界局勢/進程的觀察後,朱敬一說,永續民主是我們更應該要思考的問題。因為永續民主,是要不斷為下一個世代保留自由選擇的可能與空間。

朱敬一強調,把機會做大,讓我們後代有更多空間,這就是永續發展。而政治、自由也是這樣,不希望我們替孩子做了一個決定,未來他們後悔了,卻再也挽回不了,我們希望盡量留給下一代更多空間。如果許多事情我們都是短期目標導向,那就更難做到永續。但在政治這條路上,要扭轉短期目標導向,是有困難的;領導者需要突破一些壓力,因為短期目標必然有一些利益在背後;還要有堅定的中心思想,不能被現實的情境左右。更重要的:還必須要說服民眾。這並不容易,但我們必須要有願景式的思考,永續發展才有可能。

【朱敬一推薦《成功的反思》 在急遽變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

除了談經濟,朱敬一在節目中也討論公共投資、社會創新、教育和軟實力、租稅結構、數位社會等議題和「自由與經濟」的關係。節目尾聲,鄭麗君請朱敬一推薦一本聽眾朋友必讀的書,朱敬一推薦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的《成功的反思》。朱敬一說,在全球化的時代,競爭激烈、變化急劇,成功的定義也變得扭曲;如何在這個環境下找到自己,非常值得聽眾朋友一讀。

最後,鄭麗君問朱敬一,他認為的「自由」是什麼?朱敬一談到,自由跟兩百多年前的人本主義發展有關,而人本主義要強調的是: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既然人是目的,那麼每個人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標,就是人本主義最大的價值。朱敬一說:自由,就是每個人都有自我實踐的機會!

經濟與自由究竟是什麼關係?其實,經濟不只是一個冷冰冰的數字、或一份薪水,更重要的,是要讓我們能夠透過經濟行為,追求更理想的生活,而能成為更好的人。要讓「每個人都有充足的機會自由選擇和實踐自己」這件事變得可能,我們不能只追求政治上的民主化,也必須反思經濟發展的目的,不只是為了GDP數字的成長,更要追求讓台灣變成一個平等的永續社會,才能讓人在經濟生活中擁有實現自我價值的自由。

攝影|鏡週刊 王漢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