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一步」以知識做連結,讀《核災下的首相告白》

活動

12月星期五(10日)的夜晚,窗外飄著小雨,我們與夥伴們在線上共讀日本前首相菅直人所寫的《核災下的首相告白》,這是青平台「閱讀・下一步」的第二場活動。會選擇讀這本書,是因為台灣在反核運動走了超過30年之後,又有了「重啟核四」的聲音。參與討論的來賓賴偉傑(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說,他希望大家一起來討論更友善、共好的能源使用方式,別再跟核能繼續糾纏下去了!

20211213_核災下的首相告白.jpg

《核災下的首相告白》由擔任首相期間遭遇核災的菅直人所寫,提供了核災現場最直接的紀錄。菅直人帶領讀者一天一天跟著核災的發展,也跟著他的政策決定一步步思考與面對:面對核災這樣「超大尺度」的災難,我們準備好了嗎?從技術、專業到國家制度,不同層級面對核災的應變,我們準備好了嗎?

另一位共讀來賓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也說,每個核電廠當然都會有緊急應變的行動與措施,但災難發生時,更重要的還是「人」;許多緊急的決策決定,即使有再多的科學根據,最終還是「人」要做決定。你要在什麼時間啟動緊急應變措施?要不要疏散周邊民眾?核電廠的狀況該怎麼做決定?看看下面這段書中文字,就會明白:治理系統是要全面通盤考量的,這些問題,絕對不是「相信科學」就可以解決的——

地震造成停電、通訊線路不通、道路寸斷,導致無法聯絡該來的人,即使聯絡上了,也有人因為路況問題而無法前來。原本周邊的六個町村都應該派遣人員,但實際派遣的只有大雄町。說得更詳細一點,就連緊急應變小組本身,都因為停電導致通訊設備無法使用。

——《核災下的首相告白》頁071

無論是核電、核四或是能源政策,都需要更多討論;藉由閱讀《核災下的首相告白》,提供了一條路徑,讓我們也能同時想像台灣的處境。這本書雖然是講核災,但更重要的是背後突顯的決策脈絡與各種應變的突發狀況;在災難發生時,那些承諾的安全有多麼脆弱。

世代永續的生存環境,我們責無旁貸。閱讀、下一步,想像永續,也需要你我啟動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