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學夥伴心得分享】走讀公民電廠:淡水忠寮社區 (2021.11.28)

文章

青平台曾於去(2021)年11月舉辦「走讀公民電廠」活動,帶領青平台之友們一同前往淡水忠寮社區,實際觀察立基於社區能量和公民參與的綠能合作社運作的模式。在這次的走讀參訪後,讓許多共學夥伴留下深刻印象,大家對於社區合作模式、社區居民情感營造、以及將家屋改為太陽能電板的營運方式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本次刊出兩篇共學夥伴的心得文章(黃靖麟教授、陳小刀),除了讓更多朋友認識活動的特質與意義,更是每一位共學夥伴與青平台一同走出永續民主的實際行動。

也期待更多夥伴提供活動或課程心得給青平台喔!


 

【共學夥伴心得文分享1】

黃靖麟(國立宜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

公民電廠就是公正轉型的具體行動

 

生平第一次參訪公民電廠,印象深刻也印證了所學。主辦單位的課程設計,符合了行動學習的要旨,即學習成效(Learning)=先備知識的取得(Prior knowledge)+問題意識(question awareness)+反思(reflection)+行動(action);筆者就以此分段敘述,反餽想法。

0124_學員心得_02.jpeg

一、先備知識與問題意識:人為核心的公正轉型典範

行前筆者參加了本(2021)年10月30日由主辦單位所舉辦的「2050淨零轉型:邁向綠色社會」論壇,其特地選在11月1日至12日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前夕舉辦,深具公民行動的意義。該論壇邀請了國內具有政策實質影響力與執行力的首長與會,他們點出了幾個重要關鍵知識。

開場時,青平台董事長鄭麗君敘述「淨零是攸關國家韌性關鍵轉型工程」,隨後賴清德副總統以「淨零轉型也是公平轉型」,經濟部王美花部長則以「落實公正轉型共存共榮」發表演說;綜合前述,透過社會對話,凝聚2050淨零願景,成為首要工作。該論壇一直圍繞著,不能只重視經濟價值而忽略了環境對人的重要性,然而近代的經濟理性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已經嚴重的伐害人類下一代的發展,因此要以「人」作為核心,進行經濟社會的公正轉型。

永續發展理論就是彰顯「人」的價值,這一代人的經濟發展不能建立在下一代的痛苦之上,任何建設都必須思考「外部成本內部化」,這也是「核能電廠」與「燒炭電廠」在今日備受質疑之故。

二、反思與行動:瑞典的非核家園與台灣的公民電廠

近年《瑞典模式》一書頗受到關注,瑞典人口少於台灣一半,既無天然資源,也不搞金融操作,卻有諸多世界聞名品牌,包括:IKEA、VOLVO、Skype、spotify、Ericsson、H&M…等。2020年瑞典GDP高達51,241美元,擁有世界最強晶片廠的臺灣GDP卻只有25,539美元,有錢又幸福是瑞典的特色。本文是參訪公民電廠後的心得,我們就專注在瑞典的能源政策。

「太平洋綠能」網站資料提到的台灣能源結構,及清大核工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李敏於媒體所提及的瑞典發電結構,筆者整理成下表:

表 台灣與瑞典的發電結構比較

 

台灣

瑞典

核能發電

11%

22%

火力發電

82%

5%

再生能源

1%

32%

水力發電

5%

42%

瑞典因為地形關係,水力發電資源最為充沛,其次為再生能源與核電。可是台灣的火力電居然高達82%,再生能源只有1%,相較下台灣的發電結構似乎仍處於未開發國家的水平。

核電本來也是瑞典主要發展方向,然在1979年美國發生三浬島事故後,引發社會爭議隔年即對核電進行公投,公投後瑞典即停止核電進一步的擴展並確立「非核家園」目標。1986年發生車諾比爾核電廠災變後,1988年政府就宣佈於1995年開始逐步關閉核能電廠,雖然廢核的過程也常引發政治爭議,不過「非核家園」則因此成了全民共識。台灣情況類似瑞典,從民調來看12月18日的核四公投通過機率不高,「非核家園」將是台灣未來唯一發展方向。

轉型非核家園又常被誤導為,俗稱「用肺發電」的火力發電?此時公正的概念就非常重要,公正轉型的社會行動應揚棄「火電替代」,而以不犧牲環境的「綠電」為主軸。非核家園是所有公民的責任,除了政府投資外公民更要參與。

三、結論:只有無私才能讓公民集體行動以建構非核家園

參訪淡水中寮社區公民電廠,驗證了公民發電的行動性。新北市智慧綠能社區合作社理事長許慧明就以〈為什麼我們要在淡水推展公民電廠〉為題,直陳「我們正在推動一場環境政治與能源民主的公民運動」;換句話說,公民電廠就是一種社會運動。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賴偉傑,更解釋公民電廠的社會運動,是讓消費者(consumer)同時具有生產者(producer)的prosumer。

有人提問公民電廠的社會運動最難之處在哪?負責現場解說的新北市淡水區忠寮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鎮榮說,建構社區住民的信任最難。只有「無私」才有辦法爭取到大家的信任進而參與。從學術理論來說,這就是一場具備高度公共服務動機(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的集體行動(collective action)。若有更多的社區投入此運動,有效提升再生能源的比例以取代核電,那台灣非核家園之路將能有所成就。


【共學夥伴心得文分享2】

陳小刀

0124_學員心得_03.jpeg

今天跟著 @futurefortw 的活動走到淡水忠寮社區,住在淡水近十年,自稱愛淡水大使的我,也是第一次知道這個地方!(左手拍右手心)(哎呀!太不盡責了!)

活動維持著青平台一貫的品質與細節,從行前通知、保險到今天的行程安排,以及從捷運站貼心安排指引的伙伴,再到流程與時間掌握,通通都如往常的讓人參與的很舒適(真的絕對沒有業配)

今天走讀的課程內容,從網路上可以看到更多仔細的說明與分析,最有意義也最讓人感受深刻的是走入社區的部份。

無論是騎車或是開車經過我們的駕駛,每個人都會減速停下與帶隊的理事長或執祕打招呼,代表這些長輩/前輩在此社區裡是如此熟悉,也讓人尊敬喜歡,以及社區裡的人也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有示範教學的用途,對外來的人(我們)都保持友善。

甚至是願意露面以及出借自己家的林先生、黃先生,除了友善之外,我還感受到一份榮譽感,每個人都為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而感到自信、肯定,並且願意分享,讓有志之士也能加入。

我看到的是這裡的每個從愛自己的家、愛淡水,到愛環境、愛地球,或是愛台灣💚

淡水忠寮社區利用合作社的模式,從自己家屋頂,擴散到別人家屋頂,再到學校 、醫院,多出來的電還能賣給台電。

讓太陽能發電不再是一個環保人士的小善舉,而是認真當作一個產業在經營,唯有這麼認真的對待,保護環境才能變成一件有利可圖的事,而這件事才能吸引更多人加入,讓綠能社區、綠能家園不再是一個崇高的期許,而能自給自足,並成為自己的綠能主人。

下次要不要一起去忠寮社區賞花,或是去天元宮看櫻花🌺

有力氣可以再去雲門劇場或將捷鬱金香酒店看夕陽,接著去老街散個步吃晚餐!(腦中閃過淡水行程3000個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