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6(四)《志工學思分享平台Part 2》回到故鄉的異鄉人─青年返鄉參政的華麗與殘酷 活動摘要
時間:2015年2月26日(四)19:00~21:30
地點:台北慕哲咖啡地下沙龍
主持人:楊盛安(青平台研究專員)
主講人:湯琳翔(綠黨桃竹苗支黨部執行長)
一、主要選舉的方式
1.街頭短講:在尖峰時段對著等紅燈的機車、行人短講。
2.晨運:早上五、六點到公園跟運動的人士拜票
3.掃街:其它有資源的候選人有宣傳車,琳翔沒有。
4.垃圾車:追著垃圾車的路線,向民眾遞介紹自己。
二、選舉的重點:就是要人覺得你很骨力。
三、知名度增加的關鍵:琳翔有一次街頭短講遇到組頭,被告知賠率很高(1賠10),許多候選人花了幾百萬或幾千萬,建議不要浪費時間與金錢,直接退出選舉。隨後在現場借此訊息向民眾喊話,挑動民眾情緒,提出「我們的選舉要黑道(或金錢)掌控嗎」?競選團隊成員將談話影像上傳網路,發現效果很好,也提高候選人的知名度。(參考相關連結)
四、票源:來自於網路族群,以致於不知道要去哪裡謝票。
五、摸索答案:綠黨候選人需要學著適應的,用他們的語言和他們溝通,如何與民眾談進步價值。
六、朋友的提醒:需創造出共感,才比較容易獲得別人支持。有人用傳媒創造大型共感,有人用各個基層累積建立穩固的根基。這樣才是扎實地。
與談人:蔡承婷(綠黨桃竹苗支黨部幹部)
一、洪仲丘事件與太陽花學運這兩次運動,讓承婷從小確幸人生進入小蜜蜂戰鬥隊。
二、隨著時間過去,許多非積極參與政治者也慢慢退出。
三、承婷參加青平台主辦的慕哲政經塾,發現政治教育也可以變成一條人生的道路。
四、受湯琳翔之邀加入競選團隊:「很多事情可以晚點再做,但有些事情錯過了就是四年。」
五、最年輕的競選團隊
當地人對選舉的既定觀念,當地人並不認為「有候選人真的願意改變政治(文化)」;回到故鄉發現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很困難,但當認真投入時就會有很多陌生人願意加入團隊。
(1)痛苦的晨運
(2)街頭短講
(3)追垃圾車
六、團隊檢討:要深耕地方,不能再打高空票,人跟人之間的互動連結才是真的。
七、選後開一間名為貓路(MARU)的店,「貓路」意指崎嶇難走的路;政治就像貓路,每個人都願意來走,就會走得更平,未來不再是一條崎嶇的路。(參考相關連結)
與談人:李昀岳(文化大學異議性社團—野青社創社幹部)
一、認識到自己並不是真正的自由,開始參與社會運動。
二、社會運動之外還可以做什麼?決定開始從事組織、政治。
三、瞭解大部份民眾對政治的冷感來自於無力感。
四、尋找戰鬥位置:要去哪裡?做什麼?
五、期待自己不要與俗民脫節,失去初衷。
六、推薦文章(參考相關連結):吳學展《年輕人,該做什麼?》、【台灣的教育很有事】我考三次都上台大-教育體制既得利益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