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校園@嘉中座談紀錄 - 讓《荒野的呼喚》重啟對話─後殖民情境下的原住民觀光區
看過《賽德克‧巴萊》嗎?看完後,你是否還記得霧社事件發生的確切日期及因果關係?
不過話說回來,記得這件事情有這麼重要嗎?瓦歷斯‧諾幹老師在這場演講裡,帶我們從這部紅極一時的影片開始思考「原住民觀光區」的問題,請聽他娓娓道來......
文字紀錄|沈昆賢 ‧ 責任編輯|許韋婷
「現場有多少人是原住民?……蛤?這麼少喔?」當大家聽到瓦歷斯老師以詼諧的口氣調侃人數的比例差距,都笑了出來。在輕鬆的氣氛下,他首先以《賽德克‧巴萊》這部由魏德聖導演的原住民史詩電影為例,讓大家能夠更快速的進入他的思考與作品,除了稍微提及了這部片的文化意義,也引出了幾個值得批判的問題。例如:再現原住民影像的導演為何都不是原住民身分?而他也詢問大家,在看完該片之後,是否真的能夠記得霧社事件發生的確切日期及因果關係?他表示,電影畢竟還是電影,不能跟歷史混為一談,而當再現權不再原住民的手上時,這些歷史事件的詮釋便極可能產生危險。
根據這樣的邏輯,他因此認為不論是要了解原住民或觀光結構,都必須回朔歷史或文學的文本,才能真正開始理解當下的現象。螢幕上,他秀出了一段由胡適之父─胡傳在當年來到台灣時留下的手稿,其中記載了當時的漢人因為認為原住民野蠻,便將他們殺害後,作為「膏」來使用的恐怖事件。老師說,這樣的「膏」若放置到現在的時空,就好像是原住民觀光區販賣的原住民商品一樣,都是將原住民商品化後的「在地特色」。到了日治時期後,日本人則是將山路理為無數段的緩坡,不僅方便貨物的雲送,也方便他們監視原住民。原先,原住民的經濟生活仰賴於山區人與平地人的公平「以物易物」,但日本人卻嚴加控管這樣的交易,將交通的樞紐握為己有後,時時禁止交換(生計大封鎖),讓原住民不得不降。這樣的例子,其實也很類似今日的觀光結構,因為兩者都屬於不平等的交換行為,總有一方要為了交通不方便以及弱勢地位而吃虧。
接著,老師繼續順著歷史的脈絡探討台灣原住民居住的發展過程,再度回到了最重要的關鍵:霧社事件。他提到,現在也是觀光區的霧社及薩拉茂(今梨山)地區,在1920年代時被日人以「以蕃制蕃」─也就是原住民殺害原住民─的殘忍手段對付。電影中所呈現出的愛恨情仇及戰爭事件,其實在背後有個更大的脈絡,而這個脈絡甚至延續到了民國時期,政府仍然藉由培養少數的高知識原住民來回鄉統理、剝削族人。政府還命令外省老兵們開發梨山地區,並讓他們就地定居,開墾農場(如清境農場)及觀光區……但這些土地在霧社事件發生前,卻是莫那魯道的地啊!因此,他提醒聽眾,當我們到一個觀光區遊玩時,絕對不能只有看到表面的風景人文,或者是官方說法,而是必須仔細調查被掩埋的歷史,找出真相。
除了土地的強取豪奪以外,另一項最可怕的統治方式便是:教育。日本人為了原住民部落的「現代化」,開始所謂的蕃童教育,並且招待少數原住民頭領到日本東京「觀光」,以奇觀式的景象震撼原住民,讓他們心中生起效仿及歸屬之心。這樣的手段事實上不僅讓原住民失去母語,也讓他們被塑造成一種「假」的觀光區,因為他們所呈現的不過只是觀光客想看到的形象罷了。於是,「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以及「小火車」等等,都變成了一種刻板印象,強行加諸於原住民身上,而歷史上被統治及壓迫的傷痛,則全部被掩埋,只留下「現代化」「美好」的痕跡。然而,對於觀光,原住民其實根本還沒準備好,一切都只是政府的政策;遊樂區及農場的產權,也幾乎全部都是漢人所有。那麼,當阿里山區的特產─哇沙米(芥末)─不准由原住民栽種、當飯店全部都是漢人經營、當溫泉全部都是漢人開發的時候、原住民到底如何可能從觀光獲得利益?
在沉重的結論過後,許多高中同學一一發問,表達他們對於此刻原住民觀光現象的觀察與疑問。其中,有原住民同學發問,也有人詢問為何在保留區條例之下,資本家還可以如此惡質的繼續開發?老師表示,在資本持續灌入的情況之下,政府根本無法阻止平地資本家開發,而政府自己也將原本屬於原住民的土地(被日人佔領)轉為國有,並未真正還給原住民。這些土地就這樣被蓋滿了大飯店,破壞生態,也傷害原住民。老師說,在紐西蘭,毛利人和英國女王的契約便被相當程度的尊重,過了幾百年還是有效用,但台灣的原住民的土地卻被輕鬆的奪取,連抗爭的餘地都沒有。
最後,老師在演講結束前,給了在場的同學們相當大的期許。他說,所謂的「台灣精神」(或者愛台灣)不能只建立在單一民族的眼光之上。他鼓勵,尤其是漢族青年,「一年要交四個朋友,來自台灣的四大族群(漢、客、原,外省人);一年要爬一座山;一年要到一個沒有去過的台灣鄉鎮」,這樣才能真正脫離原本的狹隘,看到不同的世界。年輕人要勇於探索,真正的去了解他者,否則,我們只是在不斷重複歷史的錯誤,以及複製觀光區的荒謬情境罷了。
【時間】2012/6/4,2:20pm-4:20pm
【地點】嘉義高中(嘉義市大雅路二段738號)
【主持】陳柏屼︱台大社會系畢,嘉義高中校友
【與談】瓦歷斯‧諾幹︱作家、國小老師、大學講師、臺灣原住民人文研究中心創辦人,曾獲西子灣文學散文獎,時報文學報導文學類首獎及詩類推薦獎,聯合報文學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臺北文學獎散文首獎
【主辦】青平台︱綠逗嘉義人在地青年讀書會(www.chiayiyouth.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