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後退的年代

新聞

       在臉書時代,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但資訊爆炸的結果是埋葬真相,注意力分散的結果是削弱力量。我們選出國會議員監督政府,我們買了報紙監督政客,結果是我們還要再集結起來監督國會和媒體。

媒體雖多內容集中單一

九一反旺中大遊行至今已快一個月,其間傳出壹傳媒將易手,可能的買主有富邦集團的蔡明忠和中信集團的辜仲諒,台灣媒體的天空即將海天一色。

九月十四日,青平台和勵馨基金會合作舉辦了「我為何要對旺中集團比中指」講座,主講人是在臉書寫出「罵幹的方式」並引起廣大迴響的社運健將張娟芬,而他在反旺中大遊行中的演講:「只有反抗能讓一個時代美好」,更宛如一個時代的註記。1953年10月10日,自立晚報因報導閱兵大典花絮被認為污辱蔣介石,被停刊三個月,1956年大公報因報導台灣人口太多(恐有不能反攻大陸之虞),被停刊三天。

在戒嚴時代,黨政軍控制媒體,沒有新聞自由,唯一的另類資訊來源是選舉和黨外雜誌,當時的政見發表會都是萬人空巷,但是隔天的報紙卻一個字都沒有,就如同在資訊開放的今天,某些新聞隔天卻完全不會見報一樣。

那是一個反抗的年代,在黨禁報禁尚未解除的情況下,只有以辦黨外雜誌來取代組黨,流通訊息,一本名叫「深耕」的黨外雜誌辦了幾個月就被查禁,不過沒多久就換成「生根」捲土重來,有時乾脆先印二千本「待查」。

 

公民媒體小而多難以發揮力量

1986年的湯英伸案,是台灣輿論第一個討論的死刑案件,當時的報紙甚至可以花三個全版版面從各種角度探討死刑,如今的媒體沒有版面限制,對死刑存廢卻連報導的興趣都沒有。

到了1987年解嚴,1988年報禁解除,1994年電子媒體解禁,新聞自由才稍露曙光。然而在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個失落的環節,讓媒體從黨政軍的控制中鬆手,卻落入財團懷中而陷於萬劫不復的境地。

我們曾經有過人間雜誌、往昔的新新聞、自立報系,但我們保不住他們,而屬於公民的電視台公視常被公民所遺忘。

現在我們只能倚賴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立報、苦勞網和PeoPo公民新聞。明天台大新聞研究所將舉辦反媒體壟斷座談會,這一個失落的環節有待眾人去尋找。(以上大部分內容來自張娟芬講座。)(左立者為作家張娟芬,右立者為勵馨基金會紀惠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