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星期五】@台北─《議員給問嗎?─沒錢如何選舉》
活動
在2014年318太陽花運動掀起了台灣蓬勃的社會運動,公民社會「運動路線」是否就能捨棄代議政治的「議會路線」?在台灣間接民主的現實上不容我們如此 樂觀。這兩種路線各有其特點:社會運動路線具有關懷弱勢、凸顯理想、防止代議士專擅之弊,由下而上去對失去理想性的政府及代議士施壓;議會路線則是必須折衝調和,取得共識,透個政策,持續地進行制度改造,兩者在目前的間接民主的制度缺一不可。
如何能夠讓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可以成為我們的代議士?在台灣,並非有理想的人不願從政,而是在政治長期被汙名化的情況下,讓投入選舉的人憂讒畏譏,即使覺得 「去政治化」不對,積極參與公民運動,也不敢選舉,這種普遍的心態難道不會造成政治生態的不流動,間接鞏固了既存的保守勢力?這個保守勢力的壯大,聚集金錢、人脈、通達政商,加深了新參選者的進入障礙。一旦,當政治資源被壟斷時,還有人敢出來參政成為我們的代議士?
沒有錢不能選舉嗎? 換句話說,要有多少資源才可以選舉?是否可以透過一種公民力量進而形成制度的改革,轉變選舉的型態,讓選舉門檻降低。我們又如何借助透明化的機制,來監督我們選舉出來的代議士。
本周【哲學星期五】與【沃草團隊】合作,邀請到柳林瑋醫師來談談沃草的「議員給問嗎?」,共同來發想如何幫助一些沒有資源卻有能力及理想的人來參選,也思考如何對代議政治做好監督的工作。本次很特別地邀請了幾位「議員擬參選人」,分享他們從政的理想,以及投入選舉所遭遇到困難、台灣代議政治的結構問題。
http://www.5philo.com/index.php/carousel/item/319-carousel-item-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