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治理
台灣民主之路從解嚴一路走來,相較於東亞諸國,固然已奠定傲人成就。但台灣的民主治理,發展到今天,也正面臨民主深化及外部的挑戰。
首先,選舉固然係台灣民主行事曆上最重要的活動,但在「選舉至上」下,民主似乎已簡化為選舉而已。有關民選官員與民意代表的選舉,常成為媒體的焦點。但反觀事的興革、制度的調整等需集眾人之智,理性思辯的公共事務課題,往往乏人關注。甚至,最該透過嚴謹程序,進行深入理性探討的公民投票,也有「選舉化」的奇怪變異。理的辯論不足,僅剩力的對決。
其次,民主治理(democratic governance)所關心的,並非僅是「誰想選什麼」、「誰當選了什麼」,而是當代政府如何調整文官體制,切合不斷變遷的治理需求。政府行政體制的僵化與無效率,常是釀成民怨的主要根源之一。如何賦予政府組織與運作更高彈性,建立彈性任用與薪給制、公務員員額編制彈性化等政策,仍須進一步加速推動。
再者,長久以來,國土整體規劃不足,資源分配不均,重都會而輕鄉鎮,已導致地方治理問題叢生。例如由雙北與桃園市所構成的首都圈,人口已近900萬人,逾全國1/3人口。高房價、低生育率⋯⋯,這些迫切且險峻的社會現象,與「高度都會集中化」與「北部一極化」難以脫離關係。下一步該如何有效翻轉?
最後,在資訊通訊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民主開放社會所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就是來自專制極權國家的資訊操弄、分化與攻擊。面對中國的台灣來說,虛假訊息肆虐、政治代理人橫行,早已是生活日常。該如何建構有效的防禦機制,對抗紅色滲透,以維繫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倘若台灣民主無法抵禦中國強權威脅,我們的自由社會將就此劃下休止符。今日香港,可為殷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