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論】為何物價上漲,官員卻無感?
物價上漲,民怨四起,媒體詢問財經官員是否有感,財經官員有說愛吃的雞腿便當漲價,也有說便當是秘書代買,沒感受到漲價!為何「物價上漲,官員無感」?是民眾對物價的主觀感受有問題?還是官員不知民間疾苦?或者是經濟指標有問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Consumer Price Index)無法敏銳的反應真實的物價變動?
物價上漲,民眾的感受是真實的,但數據卻是冰冷的, |
---|
主計處每月公佈CPI上漲年增率,六月公佈年增率僅上漲1.64%,決策的政府官員據以認為物價穩定,然而民眾感受的卻是各項民生物資輪流漲。事實上決策官員若仔細分析CPI中各項目類別的漲幅,多少能體會民眾物價上漲的真實感受。不幸的是決策官員往往只看到表面上物價指數年增率連月來皆低於2%,卻沒看到整體物價指數背後,與民眾切身相關的民生物資,其價格自103年以來年增率已累積高達5.02%的漲幅。而民生物價高漲,對於一般上班族、外食族或是中產階級而言,絕對是切身有感的痛苦。
6月份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1.64%,其中食物類漲幅高達3.78%,分析食物類各分項,蛋類、肉類、水產品及水果物價大漲18.17 %、12.18%、8.30%及4.02%。面對食物類物價如此高漲幅,最基本的食物類消費就必須比以往多花4%到18%的支出。而食品類物價的高漲,並非僅有六月份,也並非只有蛋類漲價。六月份固然蛋類漲幅最高,達18.17 %;五月份漲幅最高的卻是生鮮家禽達14.35%;四月份漲幅最高的是水果類,漲幅達19.3%;三月份蔬菜中的果菜及其他類漲幅最高,達28.81%;二月份漲幅最高的是生鮮家禽,幅度達13.68%…。顯然今年以來食品類各項目輪流上漲,已不是主計處新聞稿及「民生物資變動概況」中一貫的「豪雨」、「水傷」、「調漲售價」、「減少促銷」等季節性或短期波動因素所能簡單帶過,決策官員不應輕忽食品類或民生物價上漲。
官員關心自己愛吃的雞腿便當漲價,其實在物價指數中也反映了該現象,只是民生物資漲價未能進入官員政策決定的考慮當中。6月消費者物價中外食費上漲3.96%,創下2009年2月以來單月增幅最大,且5月份外食費亦上漲3.52%,4月份外食費上漲3.03%,外食費漲幅往往高於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這些垂手可得的統計數據,卻不曾在官員的決策思維被提起。何況外食價格調整通常是店家反應油、水、電、店租及原料成本的增加,且成本增加已十分顯著,寧願花錢換菜單,甚至冒著客戶流失、或是抱怨的風險,最後不得不漲價的結果。再者物價只有漲沒有跌的現象,所以很少會看漢堡、奶茶、豆漿、油條、滷菜、豆干、切仔麵出現降價改菜單的現象,外食費用往往調漲之後就回不去,充分體現所謂物價的僵固性。顯然民眾因漲價改菜單而感受的物價上漲,已經是物價累積一段漲幅之後的結果。
通膨之痛對於不同所得水準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感受,低所得家庭因家庭收入多用於民生消費支出,民生物價的變動,感受更為強烈。主計處自民國100年2月開始編制「所得層級別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動分析」,六月可支配所得最低20%家庭的物價年增率較上年同月漲1.90%,痛苦的程度明顯高於中所得家庭物價年增率的1.72%及高所得家庭的1.54%。佔低所得家庭支出比重較高的食物類漲幅較大,導致低所得家庭對物價上漲被感到痛苦。
數據是冰冷的,民眾的感受是真實的,官員的決策卻是無感的!每月耗費政府人力物力所編制的各項物價指數,真實呈現著物價的脈動。民眾的生活當然也隨著物價的上漲而更加辛苦。數據如何解讀與官員的決策是否能反應民瘼,其實就看這個政府是否能「民之所欲,常在我心」了!
本文作者:青平台基金會副執行長-陳錦稷
文章來源:民報,【為何物價上漲,官員卻無感?】
發表時間:201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