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摘要】2014-06-05「綠色城市青年論壇第5場」從生活中減碳:智慧生活作為一種時尚

分類
住都平台
Tags
曾梓峰 永續城市 智慧生活 減碳 綠色城市

工業化文明帶來了人類生活極高的富裕度,可是工業生產的邏輯,卻也支配了我們的生活模式,我們的生活方式,因此成為廢棄物產生、能源無效率使用、其無所不在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環境破壞的病灶!面對這種巨大改變所帶來極端氣候的威脅,人們必須改變其生活方式,改變與環境和自然各種關係。而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正是永續發展最核心的任務!

                                                                                                                                志工:黃謙賢(攝)

工業化文明帶來了人類生活極高的富裕度,可是工業生產的邏輯,卻也支配了我們的生活模式,我們的生活方式,因此成為廢棄物產生、能源無效率使用、其無所不在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環境破壞的病灶!面對這種巨大改變所帶來極端氣候的威脅,人們必須改變其生活方式,改變與環境和自然各種關係。而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正是永續發展最核心的任務!

生活方式的改變並不代表人類必須退化到原始狀態的生活狀態,相反的,生活方式必須更進化,必須是一種更為高品質、更幸福的生活方式。為達成這種目標,更積極的運用人類的各種智慧,在追求幸福滿足的同時,更全方位而系統性的探索人類和環境之間相互依賴,避免相互破壞。智慧生活因此是解決人類生存危機的一種行動選項。

 本演講企圖以一個實際的實踐案例,讓大家認識到從生活中減碳,可從追求時尚表現的智慧生活做起!透過原本生活方式的反省檢討,透過生活方式改變的堅持,對生活的內容進行「碳足跡的揭露」,把減少環境沖擊的視野拉到了生活與產品生命週期的關注。

永續發展,只有回到生活方式全盤的改變,只有讓減少環境破壞的改變從生活中做起,才有積極的意義。

主題:從生活中減碳:智慧生活作為一種時尚

主講人:曾梓峰(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副教授)

論壇摘要:

歐洲永續城市的原則與精神

‧減碳從生活型態開始落實。

‧都市生活期待的典範變動 :多樣化的生活空間、人文與自然棲地共構、自然元素的處理手法。

‧歐盟永續城市發展的10個方針:民眾參與是首要的生態法則、市場經濟與家計的調和、文化的自明性、都市型態與自然樣貌的調和、設計必須要有美學的考慮、以人類行為為本位的設計、短程移動的城鎮、太陽能城市,可再生的能源、自然冷卻作用效果優化、縮短物質迴圈的過程,降低物質的耗損。

‧減碳不是道德層次,而是創新的行為模式。

歐洲案例與計畫

‧瑞典政府預計在2030年有70%人騎腳踏車上班。

‧瑞典斯德哥爾HAMMARBY模式追求零排放模組化:從工業城市走向生態社區。

‧人口移入城市是影響人類生活的重要因素:2008年前只有50%住在城市。

‧法國城市的四大要素:居住、工作、交通、休閒。

‧德國漢堡的棲地保護區有27個。

‧德國法蘭克福:無中生有的綠色生活廊道。

‧德國魯爾景觀公園:從嚴重汙染環境的煉鋼廠到博物館、生態公園。

台灣案例

‧土地開發模式的轉變:景觀規劃成為土地使用計畫的重要基礎-以燕巢大學城為例。

‧腳踏車在台灣變遷的過程有不同的意義。

‧因應亞熱帶的氣候創造舒適化度異條件的場所:以高雄低碳被動式設計建築實驗基地。

‧低碳的核心訴求:最佳化的環境發展、最佳化的低碳表現、最小化的生態足跡 、最小化的環境衝擊。

‧低碳的核心作法:一、從資源上減碳,物質使用效能提升;二、從空間上減碳,土地利用邏輯變動;三、從生活中減碳,生活行為邏輯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