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摘要】2014-07-09「綠色城市青年論壇第12場」都市再生遺漏的篇章:以北市南機場整宅社區為例

分類
住都平台
Tags
彭揚凱 方荷生 都市再生 整宅社區 南機場

都市再生是近來正夯的空間治理話題,然回到當下我們的城市現實與相關案例,在創意、藝術、美化交織的願景中,卻遺漏了相對幽暗的篇章,即弱勢社區都市再生如何可能?講者想以台北市多達上萬戶被稱為整宅的窳漏社區為範疇,藉由其中之一的南機場整宅社區令人動容的社區營造故事,重新認識這座城市,重新思考都市為何再生?為誰再生?

                                                                                                                                志工:張議文(攝)

都市再生是近來正夯的空間治理話題,然回到當下我們的城市現實與相關案例,在創意、藝術、美化交織的願景中,卻遺漏了相對幽暗的篇章,即弱勢社區都市再生如何可能?講者想以台北市多達上萬戶被稱為整宅的窳漏社區為範疇,藉由其中之一的南機場整宅社區令人動容的社區營造故事,重新認識這座城市,重新思考都市為何再生?為誰再生?

都市再生遺漏的篇章:以北市南機場整宅社區為例

主講人:彭揚凱(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

                方荷生(台北市中正區忠勤里里長)

【台北市低品質廉價住宅社區:「整建住宅特性與課題」】

論壇摘要:

‧興建背景

安置拆遷戶:民國51年起,臺北市為了修建淡水河沿岸堤防,開啟了拆除違建而以「整建住宅」的模式來安置拆遷戶的政策。自民國51年到民國64年之間,陸續興建一批批的「整建住宅」,共有23處、11012戶的整建住宅,共安置了5萬6千多名的違建居民
售屋不售地:為減輕拆遷戶承購整宅負擔,設定以售屋不售地模式。同時也埋下日後產權複雜問題
整宅皆由政府直接興建:臺北市在民國64年以前由政府推動興辦的住宅,其中整宅是採政府直接興建,且投資金額、興建數量最多。據統計,臺北市於64年以前所建國宅27000餘戶,其中僅三分之一為政府所建,絕大部分都是整建住宅。顯見整宅幾乎是當時、市政府著力最多的住宅項目
整宅應視為國宅:當時整建住宅興辦業務,係由「臺北市國民住宅興建委員會」負責,該委員會於民國56年北市升格改制後改組為「臺北市國民住宅及社區建設委員會」,至民國64年經行政院指示成立「臺北市政府國民住宅處」。換言之,整宅雖興建於「國民住宅條例」訂定(民國64年)之前,但其實還是由市府國民住宅政策機構(國宅處前身)所興辦,就歷史與實質意涵,整宅應視為國宅

‧環境概況

缺乏維護管理機制:整宅為國內第一批大規模集合住宅,然由於當時未意識到建立維護管理組織與機制(如基金、管委會運作等)必要,種下日後因疏於維管淪為窳漏地區的惡果
社區自治組織闕如:當年政府興建整宅並未針對管理問題有所著力,故未如64年以後其興建國宅由政府組織機構管理維護,僅交由其自行負責管理
政府投入修繕效益不佳:自市長民選(民國87年)起,基於選票考量,市府一方面聲稱整宅非國宅但又持續編列經費予以修繕,然因缺乏合理評量機制,修繕效益不佳。

‧住戶組成

相對高比例租戶、弱勢戶:儘管整宅居住條件不佳,但它卻是臺北廉價租屋重要來源,據非正式調查租屋率高達四到六成。對應於臺北/臺灣長期缺乏社會住宅政策的事實,整宅其實是為台北市上萬戶市民(包括許多弱勢家戶)提供了「負擔不起的商品房」與「非法違建」以外的替代選擇,一定程度舒緩了住宅供給不足的政治壓力。
無產權住戶近半

有產權住戶

自住(含應分戶未分戶)

      (2)在地的房東

      (3)不在地的房東

      無產權住戶

      (1)租戶

      (2)借住於親友

‧都更課題

住戶都更權益分析:
1)自住(不一定有能力承購更新後增加的坪數,ex水源1期)
2)在地的房東(現有住宅單元坪數合併後,有機會繼續居住)
3)不在地的房東(都更後可換回更高價值的單元)
1)租戶
2)借住於親友
整合困難:住宅單元小、基地內戶數多、產權持有複雜、近半區分所有權人不在籍、更新後坪數仍不足
缺乏社會調查資料:整宅社區特別多的弱勢,過去都更研究僅著產權歸屬之釐清,缺乏相對應之社會調查,而這將關乎後續都更推動的可執行性與正當性
無產權/弱勢住戶的安置與照顧:若進行更新,基地內40%至60%之無產權戶如何處理?16%弱勢住戶如何照顧?僅有一房又無經濟能力住戶如何因應?對於採都更方式改善整宅問題的政策思維,必須關照到此一層面
在5~10年內,多數整宅都更尚難實現。相對地,在整宅更新前過渡階段,應配合軟體社區培力,藉此培力社區參與公共討論機制,亦將有助未來更新推動整合

【從南機場樂活園地到臻佶祥幸福食物銀行】

園地規劃的理念與運作模式

弱勢社區福利服務輸送照顧模式

創新方案的思考與結合

社區未來的願景與創新思惟

‧弱勢集中的南機場社區

忠勤里人口數、戶數:6996人、3034戶
低收入戶:250戶(占全里比例6.76%),台北市平均2.06%
中低收入戶:23戶(占全里比例0.76%),台北市平均0.32%
中低老人津貼:99戶(占全里比例3.26%)
老年人口:1500人以上(占全里比例22%)
獨居長者:71戶(占全里比例2.34%)
殘障人口:520戶(占全里比例17.14%)
新移民:400人以上(占全里比例5.72%)

‧空屋(將軍府)原始面貌

基地坪數一層約120坪、建物坪數一層約100坪
外牆老舊、斑駁
內部髒亂、雜草叢生

‧社區空間營造的願景藍圖—南機場圓夢園

社區服務:藝文展演空間、社區講座、學習與活動
學童關懷服務:課後輔導、好書交換圖書館、電腦資訊教學、品格教育
老人服務:長期照顧日托中心、長青學苑、健康小棧復健站
服務平台與交流

‧星心學苑服務方案

弱勢兒少關懷服務:國中小課輔班、個案管理、品格教育、假日體驗活動、成長團體輔導
育兒友善園 (玩具屋):一般繪本、教具借閱、親子才藝課程、親職教育課程
社區圖書館:南機場借還書工作站、閱冠王比賽、閱讀陪伴、說故事媽媽
營隊:暑期課輔、手做DIY、荒野自然生態認識、戶外活動分享、參訪活動

‧弱勢兒少關懷與課輔

據點35名服務對象,僅15人具單一狀況(其中以中低收及單親為多,共13人) ;另有17人具雙重狀況(多合併單親與中低收經濟弱勢) ,1人同具單親+經濟弱勢+新住民三種狀況;1人曾為低收,案家甫就業,目前暫有收入可糊家計所需;另有1人家長目前失業中
希望營造園地是個建立自信與提供溫暖的環境

‧2012年弱勢兒少關懷服務

2007年非洲「糧食主權論壇」宣言:「人民有權自主地決定自己的糧食和農業體系,而不危害其他人或環境。」
人民有權決定自己要種什麼、怎麼種、吃什麼。更進一步,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必須分散生產資源,由個別的生產者自主掌握;必須打擊壟斷通路,讓生產者和消費者擁有更平等的訂價、議價、選擇的權力
「糧食主權」的核心概念,就是「自主」,也就是生產者及其消費者的「主體性」

‧社區圖書館服務

鼓勵兒童閱讀辦理閱冠王比賽,透過借書集點,使200多名國中小學生受益
志工服務品質穩定親切,借還書數量、人次持續增加
培訓圖書志工,辦理文教參訪及聯誼活動,提升服務品質與士氣並透過服務時數認證,爭取圖書志工福利
鼓勵參與社區活動,營造敦親睦鄰氛圍

‧展望未來弱勢兒少服務的發展

結合生態教育團隊,共同推動閱讀活動:結合荒野保護協會專業師資,合辦生態閱讀課程,設計多元且具體驗教學內容,帶領學童接觸大自然,建立團隊信任關係,啟發學童學習刺激與品格成長
充分利用社區圖書館的功能,培訓故事媽媽 :連結專業說故事老師,辦理「故事媽媽培訓班」,招募社區民眾教授說故事技巧,培育南機場社區專業的「說故事團隊」,期融入課後輔導班或各項兒少服務,透過故事讓兒少提昇內在涵養
結合社區特色,活絡人文連結:南機場社區具社區演進與老榮民奮鬥的歷史價值,結合「生命故事館」設計文創走讀課程,讓下一代探觸與體驗社區中珍貴的文化寶藏。結合台大城鄉所研究生,帶領北科大志工與國中課輔班學生,進行蒐集南機場之人事物的故事。探索發展的方向如下:南機場社區興衰、王貫英老先生的故事、南機場耆老的故事、將軍宅的前世今生

‧單身貴族長者照顧與送(供):

糧食換取外匯,爭取貿易無障礙
糧食維生所需,導致飢餓的產生
糧食無以為生,無以飽食
食品加工產業。自經區的衝擊
政府做了甚麼?

‧老人關懷服務

社區復健站:志工測量血壓、問安關懷
遠距醫療服務:協助三合一篩檢保健諮詢
保命防跌講座與運動:防跌訓練、強筋健骨大作戰
重陽銀髮運動:透過節慶推動銀髮運動

‧  少年I的奇幻旅程-I coffee社區方案

結合公部門 與 民間贊助經費
協助少年在社區中學習專業技能,增進就業意願,降低群聚少年不良行為之傳遞,希望透過此方案提供少年學習環境與機會‧城市對於食物的省思
透過訓練教導學員認識咖啡與烹煮技巧,並運用書屋咖啡吧當作實習場地以促進就業能力
由書屋咖啡吧辦理文化活動,學員可在活動中,實際操作烹煮咖啡及來賓服務等過程,培養學員在未來投入服務業所需的客戶服務能力
成果展:不只是一杯飲品,而是一份 對青少年的愛、堅持與責任

‧秉持連結社區企業發展的夥伴關係

尊重原則、維繫原則、共享原則、責信原則,落實社區福利在地化的理念
落實社區福利在地化與永續經營,催生食物銀行
創新方案的思考與結合:模仿、改進、落實、學到、分享

‧南機場食物銀行的社區獨特性

引入食物銀行作法,物資透過該平台有效運用分配給需要的弱勢居民,進一步結合勞務交換及搭配社區貨幣交易,建構食物銀行3ㄕˊ的概念與永續經營機制,達成「弱勢照顧、社區互助、自給自足」
社區互助(透過擔任志工累積社區貨幣換取所需之物資)→自給自足(物資販售予一般家戶,所得支應相關營運支出) →弱勢照顧(社區弱勢居民每月獲得定額物資)

‧食物銀行/生命銀行於2013年12月22正式營運

空間構想:食物、生鮮品、圖書衣物、民生必需品等(捐贈與簽訂合作)→南機場食物銀行(倉儲空間、銷售平台)→提供物資與社區貨幣給社區弱勢者(依家庭人口數量發放食物包)、社區失業者(社區公共服務)
運作流程:物資勸募→食物銀行(展銷中心、倉儲空間)→社區貨幣(弱勢住戶)或現金交易(一般民眾)
服務對象:失業家庭、部分失業經濟困乏家庭、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其他(其他因素確實極需食物銀行濟助者)

‧南機場生命故事館

目前籌畫中
南機場有珍貴的歷史,有許多老人歷盡滄桑,用生命創造了許多寶貴的故事
留給上一代回憶、這一代感動、下一代可以訴說傳承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