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論】頭痛醫腳的「加薪四法」

分類
財稅平台
Tags
薪資
公務員
軍公教
中小企業

 

照片來源:SnippyHolloW

行政院考慮以軍公教加薪來帶動民間加薪,國民黨立委也推動公司法第235條修正案、工廠法第40條修正案,及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第36條之2修正案。國民黨口號式的所謂「加薪四法」,說穿了其政策內涵就是以減稅優惠鼓勵為員工加薪。例如: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修正案規定,若中小企業調高員工薪資水準,則增加支出列為費用加三成予以減除,享受租稅優惠。2011年的經驗顯示公務人員加薪無法帶動民間企業全面加薪。而其他加薪政策更是華而不實,濫用減稅優惠之餘是否真的能促使民間企業加薪,大有疑問。政府當局應該停止濫用派遣,打壓基本工資調整等不當作法,才不會繼續帶頭打壓薪資、惡化低薪問題。而解決低薪問題,應該深入瞭解薪資走低的經濟成因,政策層次才能提出有效對策。

分析近十年內我國政府曾於2005年與2011年兩次為公務員加薪,幅度皆為3%。2011年80餘萬軍公教全面調薪增加3%,一年人事經費增加214億元。公務人員全面加薪對於人事經費占歲出比重過半的地方政府而言,財政壓力更是沈重。全面性加薪使領取月退休俸者都連帶受惠,卻使得早已日不敷出的軍公教退撫基金財務赤字壓力雪上加霜。決策者考慮公務員是否加薪,因素包括:物價、經濟成長率、國民所得、民間企業調薪情況、政府財政狀況等指標,但選舉年為公務人員加薪卻難免有籠絡選票、政策買票之嫌。

而2011年的經驗顯示,公務人員加薪並無法帶動企業全面為員工加薪。雖然公務人員加薪使中小企業有跟進調薪壓力,但實質上並無任何拘束力,且民間公司有既定調薪計畫,調薪與否、調薪幅度多少,必然是以公司實際獲利情形為參考,並不受政府公務人員調薪影響。

台灣近年來持續陷入低薪環境的成因,與對中國貿易往來密切有關。由於台灣對中國大量投資,對國內投資造成嚴重排擠,國內就業機會不足,雙方薪資水準逐年拉近,正是台灣低薪問題的主要成因。且台灣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使得台灣較其他與中國密切貿易往來國家,受到中國低薪牽絆的影響更加深遠。

再者台灣出口主力的消費性電子產業,隨著加入全球生產分工體系整合的逐漸深化,走向高度資本密集的現況,GDP中勞動報酬的比重逐年下降,出現薪資報酬無法充分反映真實勞動生產力的現象。且伴隨著全球價值鏈的快速重組,在台灣生產所負責的供應鏈逐年縮短,附加價值逐年下跌, 對於薪資與就業當然產生不良的影響。這些台灣當前的困境正好印證國際貿易理論中, 雙邊貿易往來使資本相對豐富的國家其原本相對較高的薪資水準逐漸下滑,而原本勞動力充沛的貿易對手則出現薪資上揚情形。

台灣希望擺脫越來越嚴峻的低薪問題,必須在出口部門找到台灣生產的關鍵價值所在,並在內需經濟中找到能創造就業機會,帶動薪資上揚的新成長模式。唯有重新讓內需與出口兩大引擎恢復動能,才能創造出使薪資水準能上揚的經濟環境。而政客在選舉年提出華而不實的加薪修法,有如「頭痛卻醫腳」的奇怪做法,完全無助於解決問題!笑笑就好,不抱任何期待!

照片來源:SnippyHolloW

文章來源:民報<頭痛醫腳的「加薪四法」> 

發表時間:201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