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論】焦點評論:不要為加入而加入(陳錦稷 吳志中)

分類
產經平台
Tags
亞投行
經濟體
中國
一帶一路
經貿
國際經貿

 

由經貿利益與地緣政治戰略思維觀察,是否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各國有其國家利益的考量,台灣也應以此思考分析自身經貿戰略與國家利益之所在。

歐盟在烏克蘭問題上與俄國針鋒相對,但與中國並無直接經貿戰略上的衝突;反而是一個更具國際發言權的中國,有助於歐盟在若干議題上能獨立思考。也因此,歐盟採取不同於美國的立場。參與亞投行決策發揮影響力。 
但對美、日而言一個威權、不服膺普世價值、經濟軍事上強大的中國並不符合其戰略利益。何況朝鮮半島、北韓核武、釣魚台、台灣海峽、南海等議題,美、日與中國有直接戰略甚至軍事上衝突的可能。美方不僅對英國加入感到不悅,日本也宣布暫時不須加入亞投銀。

中國志在經濟強權

中國主導國際組織有其象徵意義。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在東南亞國協(ASEAN)、亞太經合會(APEC)、亞洲開發銀行(ADB)等國際組織參與上,中國雖也扮演重要角色,但並無實質主導權。中國主導建立亞投行成為世界經濟強權是其首要戰略目標。
1999年,中國希望世界銀行支持其「減少西部貧窮計劃」將六萬貧農移置西藏,但因違反世界銀行關於資訊透明、少數民族、環境、文化保護等政策而遭否決。為吸引資金建設中國大西部,並對發展中國家建立更大影響力,亞投銀勢必對西方世界所重視之普世價值採取刻意忽略。
中國主觀期待大國崛起,在國際經貿上擺脫美日主導體系,擴大人民幣境外流通與實質影響力。中方倡議「一帶一路」,以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及「海上絲路」連貫「歐亞非大陸」來突破海上貿易路線與TPP等貿易圈與價值鏈的國際貿易競爭。亞投行除東南亞開發中國家的基礎建設外,一帶一路的交通基礎建設,更是主要投資標的。
中國正以積極政策引導產業轉型,希望將國內過剩產能與勞力用於大西部開發。藉由向國際社會籌資,向外擴張基礎建設輸出,並擴大亞洲影響力。故中方一向強調「一帶一路」涵蓋26國、44億人口、經濟總量達21兆美元,且10年內將投資超過1.6兆美元於公路、鐵路、港口、油管、橋樑、輸電網路、光纜傳輸等大型基礎設施。 

相關利益實難把握

但對台灣而言,鐵、公路、油、水、電等基礎建設能力強弱,是台灣能否把握相關商業利益關鍵。以亞銀創始國經驗顯示,相關經濟投資利益恐怕對台灣而言能把握的十分有限。反而是一個企圖強勢主導亞洲國際秩序,卻排除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甚至揚言沒有92共識就「地動山搖」的中國,並不利於台灣或者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
就此而言台灣與美、日有著共同戰略思維與國家利益。台灣參加亞投銀的政策上,應該能有更深入的戰略思考。在選舉角力下「為加入而加入」,與「怕反對而贊成」,不過是國內政治的短線思維,不應置於長期的國家利益之上。 

照片來源:Global Panorama

本文作者:陳錦稷 台北市政府顧問、吳志中 東吳政治系副教授

文章來源:蘋果日報<焦點評論:不要為加入而加入>

發表時間:201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