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焦點評論】紅色供應鏈非股災關鍵

分類
產經平台
Tags
紅色供應鏈
創新驅動
效率驅動
產業政策
股市

伴隨全球股市下修,台股連月來由萬點高峰急速跌落。經濟前景不明,政府政策的反覆讓投資人信心不足,都是股市危機原因。不論散戶或法人機構的專業投資人,除了重新檢視國際金融環境變化,及其對台灣股、匯市與整體金融環境的連動影響外,更該思考台灣當前經濟所面臨的結構性問題所在,這才是台灣股市基本面長期穩健的根本做法。

至於政府推出平盤以下不能放空等短期救市措施,出發點是期望短期內能減緩跌勢,但限制交易的政策更顯露股市的危機感,且政府政策捉襟見肘窘態百露,反而加深投資人的信心危機!

分析這波全球股災主要來自對新興市場經濟前景轉趨悲觀,加上中國非預期反手讓人民幣大幅走貶,加深市場對中國經濟下修的深層疑慮。中國股價指數幾近腰斬,但美股仍處高點,下修程度的差異反映對經濟前景的期望落差。全球連動下,各國股市都被迫反映新興經濟體成長下修,香港、台灣與東南亞國家股匯市波動尤其劇烈。對台灣而言除了以往「美國打噴嚏,台灣重感冒」之外,中國經濟的風吹草動,對台灣經濟都有深遠影響。

救市不當融資斷頭

這一波全球股、匯市劇烈波動,與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危機相比,尚無法等量齊觀。畢竟這次金融業並非如同當年本身成為風暴核心,當年金融業本身受傷慘重之餘,後續的金融資產價值下修去槓桿化(de-leverage)過程,又加深市場對泡沫經濟崩潰的信心危機。未來除非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再次發現結構問題,金融市場預期之外再次下修,否則下檔風險相對較低。倒是台灣本身救市措施不當,伴隨股價下修,融資成數降低,造成斷頭賣壓,有可能出現股市的螺旋下跌,短期波動劇烈難免。

股市的基本面是經濟體質的穩健。短期救市外,當局應思考的是,當前台灣經濟所面臨的結構性問題,如何調整體質,讓經濟能持續穩健走下去。特別是連月來反映外貿前景的訂單與出口數據衰退,經濟成長預測接連遭到調降,這些都反映經濟基本面的疲弱。

台灣產業前景並非全然悲觀,以ICT產業而言,固然面臨中國崛起,國際供應鏈洗牌等競爭環境的改變,但只要產業本身的創新研發能量仍在,未來不會缺乏發展願景。例如:工業4.0、智慧城市、物聯網、雲端、大數據等,都是未來ICT產業升級的好方向。

應發展綠色價值鏈

真正需要調整的是政府的產業發展思維,矯正過去偏重拼出口,轉為更重視品質提升與國內需求的滿足。鼓勵國內業者發展提升生活品質的下一世代產業,讓台灣內需市場成為引領全球市場的最佳展示櫥窗,才能帶動出口值與量的有效提升。

正當中國全力發展「紅色供應鏈」全面取代對台灣中間零組件的需求時,台灣更應該思考發展「綠色價值鏈」,將創造就業、提升薪資水準等社會價值融入生產過程,才能矯正過度重視成本降低與規模量產的「效率驅動」出口模式,成功轉型為以創新、研發所驅動的經濟模式,才能重塑台灣自身的經濟競爭力,這才是已開發國家在全球經濟分工中應有的角色定位,才是厚植經濟體質,健全金融市場的根本之道。

照片來源:Wilf

文章來源:蘋果日報 焦點評論:紅色供應鏈非股災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