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加入TPP之必要性:國際政治博弈觀點

分類
產經平台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於2015年10月4日,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秘魯、智利、澳洲、紐西蘭、日本、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共12國的第一輪談判成員國財經部長美國亞特蘭大舉辦的最終回合談判會議後,共同宣布完成框架協議。讓TPP極可能成為第一個連結亞太地區的多邊區域經貿協定,21世紀最新創設的巨型自由貿易協定(Mega FTA)。

面對最快在2018年4月生效亞洲巨型自由協定,就現行許多已公開的協定內容來看,若要確保台灣亞太地理、經貿與產業分工價值鏈關鍵區位,加入TPP是台灣現階段對外經貿戰略的首選,而加入的準備與未能加入前的產業因應,恐怕也是不得不及早因應的課題。

TPP對國際政治板塊影響

事實上,在TPP在2016年底前談判順利完成並簽署框架協議後,直接打破了現有的亞太國際政經合作關係版圖與壁壘,也刺激了全球巨型自由貿易協定之間的競合,使國際政治板塊主導力道的推擠產生了直接影響。當美日在TPP的主導下取得亞太巨型自由貿易區域整合的先占優勢後,台灣在國際政治的結盟策略也應該有所調整。

第一、美國在亞太區域經貿整合主導地位再確立

中國崛起、強國宣言,讓美國在全球與亞太地區的霸權地位備感威脅,於2010年啟動了重返亞洲再平衡政策,而TPP一直被視為政策實踐的經濟戰略規劃,在TPP領先於中國所參加亞太經濟整合「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完成談判後,讓美國從2015年年初因英國、德國、法國等14個歐盟國家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國際政經版圖重新扳回一些分數,也為美歐區域整合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爭取到極具規模的談判籌碼,也重新確立的美國在亞太區域經貿整合的主導地位。

第二、日本區域整合決心展現與亞太價值鏈再築

日本加入是催生TPP的關鍵,而TPP形成是日本在亞太的政經地位、產業分工與經貿競爭力再造的關鍵推力。這些年來日本因高齡少子化、企業體制僵固化、產品開發孤島化等問題,在亞太經濟地位與產業市場主導力大不如前,也深感危機。為此,日本自民黨安倍政權採用加入高標準自由化的區域整合政策,希望「外侮」激發日本國內「攘外」意志,促使國內社會經濟與產業的體制架構展開積極革新。此外,日本加入也補強了TPP成員國的高新技術(航太、能源、生醫)、智慧資訊等製造產業的價值鏈(value-chain),擴大區域內的產業整合與互補效果;而日本在中、韓沒有加入的情況下,取得TPP高度經貿自由化帶來的貿易與投資效益(如,累進原產地原則),並以TPP市場為基礎擴大在全球產業的競爭力。因此,TPP在未來亞太地區的產業價值鏈的重組或高新技術產業的國際分工構築應會扮演關鍵性。

第三、TPP取得亞太自由貿易區的主導先占優勢

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所提出的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概念的達陣路徑選擇,原本存在著ASEAN+6(中、印、日、韓、澳、紐)所主導的東南亞全面區域夥伴協定(RCEP)以及TPP兩者,但TPP率先完成談判簽署架構協議,讓TPP相較於RCEP大幅跨過了一大門檻,朝亞太自由貿易區邁進了一大步,改變了亞太經貿整合模式的競合態勢。在TPP的先占優勢下,吸引了韓國、泰國、菲律賓、印尼、柬埔寨等原本隸屬RCEP、未參加TPP談判國家,陸續表達參加意願,也使得TPP成員國在亞太自由貿易區的規則制定上握有了一定主導權。

加入TPP的國際經貿利益

在政治版圖結盟的考量外,經貿的直接效益更是促成自由化關鍵。一般而言,以經貿自由化為目標的區域整合所帶來效益,主要來自「會員國一體適用的不歧視政策」與「會員國享有比非會員更優惠待遇的歧視政策」對貿易與投資產生的「創造效果」與「移轉效果」。因此,台灣成為TPP的成員也可望在國際經貿帶來正面的發展優勢。

第一、加入全球最大的經濟規模的區域整合

由於TPP合計經濟規模(GDP)高達 28兆美元,約占全球36%,是目前全球已簽署或生效的多邊貿易協定中,經濟規模最高者,高於北美貿易協定(NAFTA)的20.49兆美元,以及歐盟(EU)的18.5兆美元。區域內11億人口的平均人均所得高達3.5萬美元,遠高於RCEP的0.65萬美元,以台灣未來企圖轉往高價,擺脫低附加價值、低薪的線型產業困境,TPP應是較佳選擇。

第二、參與趨近零關稅的多邊貿易自由協定

根據目前公布資料,TPP成員國在協定生效後,即刻廢除關稅的產品項目達87.36%,最終的關稅自由化比率將達到99.27%。雖然TPP在少數產品的關稅廢止期間給予部分國家寬限,區域內農工產品零關稅的貿易額比率接近100%,遠高於RCEP以十年後關稅自由化比率80%的目標。由於台灣本身為農、原物料的高進口依存、工業產品的出口依存國家,關稅壁壘的廢除與准入規則的統一化,對於台灣的國內進口消費與出口競爭均可望帶來正面助益。

第三、領先WTO規範難以解決的議題準則

標榜以21世紀經濟發展所需的高品質、高標準區域經濟整合協定的TPP,納入了貨品貿易、服務貿易、商業環境、公平競爭、法律原則與橫向整合等,與區域內「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自由促進相關的議題,當中更加入過去FTA談判中少見的智慧財產權、電子商務、國營企業的規範、勞工與環境保護等,突破現行WTO架構進展緩慢的爭議,企圖建立區域整合的典範。台灣若能加入TPP,在會員一體適用的原則下,可加速相關制度的國際接軌與後續的標準談判。

正向思考TPP的機會與挑戰

TPP架構協定的簽署產生的滾雪球效果(snowball effect)勢必加快亞太經濟體的整合速度與規模,當TPP會員國數量越多時,將使得會員國之間所面對的優惠待遇產生的效果擴大,相對地也將使得非會員國受到關稅、非關稅障礙、出入境、投資規範等政策歧視的衝擊也越大。

當TPP先行突破商品、服務與投資等主流議題以外的跨國制度整合後,不僅在國際相關議題標準上取得先占優勢,也可挾持全球對大的市場規模,形成磁吸與引力,迫使其他後進國家依循標準或加入。

台灣身為一個貿易依存度高達130%的小國經濟體,若越晚加入或拒絕加入TPP,在區域經濟整合的非會員國歧視原則下,恐將不蒙其利卻受其害,將使台灣現行嚴峻的經貿環境陷入更嚴重的困境。但加入TPP絕非百利無一害,否則各個成員國的國會對於TPP同意的審議不會雜音與爭議聲不斷,所以要加入TPP的前提,就是要做好功課,掌握住TPP帶來的機會,創造出更多利益,同時也要做好對策,針對現行已公開的TPP訊息,積極研擬平緩加入TPP的衝擊的作為與調整工作,用正向思考的態度面對TPP對台灣的國際政治與經貿發展,對台灣均會產生正面助益。

照片來源:Julianita Qué 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