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稷專欄】稅收超徵的財政課題

分類
財稅平台

財政部預估全年稅收超徵1200億。稅收為何超徵?超收是否一定是好事?而政府多了財政空間,是要拿來擴大公共建設?還是拿來還債?
財政部預期全年稅收可望超徵新台幣一二○○億元。今年前十一個月稅收較去年同期增加的稅目主要有:營所稅增加四六○億、綜所稅增加二一九億、營業稅增加一六二億、地價稅增加一三九億、房屋稅增加三十六億……,但土增稅減少一六二億、證交稅減少九八億。

稅收超徵不代表歲入必然比原本預估的豐沛;相反的,必須優先思考的是,超徵背後是否反映稅收與預算的估計方法仍有改進空間?中央政府預算存有歲入歲出間的差短,除了以新增舉借融資財源支應外,往年皆以釋股及出售土地等收入來平衡。稅收超徵,但其他歲入項目執行情形如何?總預算歲入面達成比率多寡,必須更深入審視各主要收入項目的執行。

稅收超徵,若歲入歲出有機會達到平衡,確實是好消息。原本一○五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入歲出間差短一五三六億,加上以債養債的債務還本預算七三○億,必須舉借債務二二六六億來調度。如果稅收超徵,歲出面又能撙節支出,歲入歲出有機會達到平衡,對於累計債務餘額達五兆三八五八億的中央財政絕對是好消息。

另一方面,稅收超徵也必須檢討增加的原因。如果來自經濟成長超乎預期,人民富裕,政府稅收增加,自然是好事一樁。

這次營所稅與綜所稅超徵,是因申報自繳稅額及暫繳稅款增加、退稅減少;營業稅是國內消費活動增溫,以及出口不佳退稅減少;地價稅則因公告地價平均調三成。

營業稅增加確實是件好事,但出口不佳退稅減少,卻反映出國際景氣低潮。台灣出口占整體國內生產毛額六至七成,國際景氣榮估影響台灣甚鉅。因此,調整過度依賴出口的經濟結構非常重要。
衡量當前財政狀況,政府不能因為稅收超徵,便想當然爾要擴大公共建設支出。事實上,行政院已經在一○六年度總預算中編列高達四○○○億的擴大內需計畫,短期內再擴大政府公共建設,一來預算編列容易浮濫,其次執行面也恐不易。

除非有詳實、經反覆討論才核定的建設計畫,否則急就章推出的擴大政府支出容易流於消耗預算。考量中央政府債務高達五兆餘,加計軍公教退休金、公務人員退撫、各項社會保險給付、未提撥責任準備,未來應負擔支出,以及公教優惠存款差額利息負擔等,潛藏負債合計近十八兆,負擔不可不謂龐大。

因此,撙節支出,將超徵稅收用以改善財政狀況,平衡歲入歲出才是正辦。

照片來源:Phillip Ing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