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榮專欄】不懂尊重就別談經濟升級

分類
產經平台

我們必須開始學習面對合理成本,學習尊重土地、環境與人。面對合理成本還能有競爭力,才是真本事;依賴不合理的低成本來塑造競爭力,不僅自欺欺人,也難以永續。《廢棄物清理法》總算通過修法。台南社大環境小組追爐渣、焚化爐底渣、石灰汙泥,十年來至少檢舉百場汙染,努力證明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的荒謬。從桃園到屏東見證眾多失去的魚塭、農地、無灌溉埤塘、水質水量保護區、野生動物保護區。

這種普遍的現象說明了台灣人「不懂尊重」的劣根性:不尊重土地、環境,也不尊重後代子孫。這種不懂尊重的性格,日常周遭舉目可見。我在家附近的行人穿越道過馬路時,十年來從未有一輛車禮讓行人,只因它不是位於交叉路口。即使位於交叉路口,「禮讓」的車輛也多僅減速,仍然逼得人難安手足!其他如並排停車、插隊上匝道等,頻繁到令人習以為常,甚至不以為意。在台灣,「毋需尊重」竟是那麼理所當然、理直氣壯。

這種不尊重的性格,反映在經濟活動上,就是不願意面對、付出合理的成本。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算是較極端的例子。且不說嚴重的假油與偽劣食品,市面上無數業者為了產品的色澤、賣相,便宜行事地添加了不該存在但絕不會告訴消費者的物質,且幾乎沒有人得以倖免這種不被尊重的對待,何其可悲。

眾所周知,許多台灣廠商的競爭力來自低成本的環境,美其名叫「效率驅動」。追求效率與低成本並沒有錯,但此低成本不能是不合理的成本。當年台灣經濟奇蹟伴隨的是全島難找到一條乾淨河川的另一奇蹟,奇蹟也就不怎麼奇了。時至今日,台灣還多有靠著把劇毒廢水直接打入地下這類行徑來創造「出口競爭力」的廠商──這不是效率,而是不尊重土地與後代。

歷來政府也不遑多讓。在選舉時信誓旦旦要課徵能源稅,執政八年下來卻連影都沒有。人均碳排量名列世界前茅,課徵碳稅也總是禁忌話題。人人皆知政府擔心因成本提高而傷害了廠商的出口競爭力。經濟不佳時也就罷了,政府總該讓我們知道經濟好到什麼程度時,就該開始尊重一下環境。

新政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物聯網、大數據、雲端科技樣樣重要,朝向工業四.○邁進,但百來萬家廠商多半還是在追逐低成本的傳統模式下營生,也是另一種「一個台灣、兩個世界」。新科技固然重要,懂得尊重、不一味的唯低成本是圖,當更為必要。

無論政府或民間,我們必須開始學習面對合理成本,學習尊重土地、環境與人。面對合理成本還能有競爭力,才是真本事;依賴不合理的低成本來塑造競爭力,不僅自欺欺人,也難以永續。

照片來源:Furfa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