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榮專欄】歌劇院辦直銷 凸顯內需貧弱

分類
產經平台

一個社會有能力、餘裕品鑑享受美好事物並蔚為風氣,代表幸福的追求與滿足已超越物質層次,來到精神層次,這才是內需經濟的最高境界。在維也納,走過奧地利國家歌劇院,欣慕之情會油然而生,且不論建築的雄偉瑰麗,只因那是大師薈萃、水準至高的音樂聖殿。相對的,台中的國家歌劇院近日卻因為「淪為」直銷業大會的場地而備受抨擊。

當然,台中的國家歌劇院再雄偉,都不會被期待有著奧地利國家歌劇院的崇高地位,但蓋了個雄偉的歌劇院卻提升不了台灣的「氣質」,也不免令人惆悵。

氣質或是虛渺的概念,但反映於外的是人們對於美好事物的品鑑行為與能力。音樂、美術等藝術或是文史哲學,向來不是台灣社會關注的重點,也少內化於日常生活中。台灣社會缺乏氣質,或許可歸因於許多面向:教育過程不重視、歷史短淺底蘊不足、無法轉化滿足溫飽等。

台灣社會缺乏氣質,但我們顯然不滿意,非得處處蓋歌劇院、音樂廳、藝術館來提升氣質不可,儘管這些院廳館最終多淪為蚊子館。就像教育部砸了十年一千億元也不可能讓台灣出現哈佛、史丹佛等級的大學一般,蓋再多的院廳館也無法使台灣氣質提升、成為文藝大國。
事實上,一個社會有能力、餘裕品鑑享受美好事物並蔚為風氣,代表幸福的追求與滿足已超越物質層次,來到精神層次。用經濟的術語來說,是內需經濟的最高境界。歐洲多的是人口遠較台灣少的國家,卻沒有像台灣因為「內需市場不足」而高度依賴對外貿易,反而經濟成長的動力多來自內需。

台灣向來慣於依賴外貿做為經濟成長動能,甚至已經超乎依據比較利益原則所該有的出口規模。說得直白些,就是傾力利用有限資源試圖提供外人的無限滿足,甚至為此不惜付出微利低薪代價,其結果當然就是只能長期停留在追求溫飽的物質層次。

如今,台灣外貿因全球景氣不振及過度生產而飽受衝擊,貿易保護主義在川普(Donald Trump)主政後隱然有死灰復燃之勢。不知是迫於無奈還是先知,總統蔡英文早在就職演說就宣示台灣未來的經濟必須內、外需並重,此後更以長照、托育、都更等重大政策激發內需動能。

的確,若無長照、托育等內需服務業來提高生活品質或生命尊嚴,即使依賴外貿所取得的經濟成長成果再多,也很難轉化、落實成為人民的幸福感。新政府推動內需固然值得肯定,但仍只是滿足生命基本需求的第一步。當台灣可以由衣食足然後知榮辱到知榮辱然後可以品文藝,才是內需經濟的最高境界。

照片來源:skas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