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稷專欄】擴大建設刺激景氣復甦

分類
產經平台

美、中等國政經政策的不確定性,已成全球經濟的高度風險。在國際經濟、金融高度連動下,台灣也應思考經濟的未來。內閣即將提出的擴大建設刺激政策,或許是新經濟願景的開端。川普(Donald Trump)就任美國總統,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已成為全球經濟最大風險。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雖然日本安倍首相仍不放棄說服川普,但其他簽署國家只能轉為尋求其他可能落實選項。川普無預警對特定國籍人士實施旅遊禁令,引發憲政爭議與反對聲浪。科技、網路與知名零售業如蘋果、亞馬遜、星巴克等大企業表態不支持;德、英、法等歐洲國家也大力譴責。

中國經濟則在房地產過度炒作後,官方推出調控政策面臨債務違約風險,再加上經濟成長速度換檔、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與先前經濟刺激政策還未完全消化之下,出現所謂「三期疊加」問題。中國經濟下檔風險提高,也是影響全球經濟金融的高度不確定因素。
在國際經濟高度連動的時代,美、中國等大國的政治、經濟政策不但影響全球經濟,更是台灣經濟走向的高度不確定風險。

考量國內外因素,台灣究竟應如何自處?台灣經濟該何去何從?
須留意美、中等國的政經不確定風險,但也不用過度擔憂。這雖是台灣經濟的干擾因素,但國際景氣復甦態勢逐漸明朗,預期將帶動台灣出口與經濟成長動能逐步回升。勞動成本占比較高的製造業,面臨「一例一休」剛上路的調適陣痛期,但勞動權益高漲已是時勢所趨,經營型態如何更慎重使用勞動資源成為企業轉型當務之急,也是政府應協助輔導的重點政策所在。物價方面也許因休假新制上路而蠢蠢欲動,但整體而言台灣通膨壓力仍在央行政策掌握之中。

在國際經濟高度不確定因素干擾下,政府思考如何提出經濟刺激政策時,最優先著眼於成效操之在己的內需經濟振興措施。去年日本安倍首相所宣布的擴大基礎建設支出計畫,非常值得參考。

日本的財政刺激計畫規模高達一三.五兆日元,其中三.四兆日元用於改善日本人口結構;六.二兆日元用於建設基礎建設;一.三兆日元用於降低國際因素造成的風險,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二.七兆日元用於熊本大地震與二○一一年東北大地震的賑災和災後重建。
林全內閣預計在二月底提出擴大公共建設計畫來全面提振經濟,重點鎖定軌道建設、水資源與環境、綠能建設及數位科技等四大項目,預估四年內投入七、八千億的擴大投資計畫。這是好的政策方向,就看行政院如何盤整各部會及國、公營事業單位所提出的建設需求。政策成效如何就看政府如何發揮執行力。

照片來源:MJW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