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榮專欄】爭餅屑經濟

分類
產經平台

年金改革與一例一休不能被視為僅是爭餅屑的政策。它們可讓創新活動與私部門經濟更活躍,有助於產業升級轉型,並平衡內外需。這反倒可解決現行產業的「爭餅屑困境」。工總理事長許勝雄近日建議舉行「全國財經會議」,期望「將餅做大」以擺脫現在政府著力於分配正義、年金、一例一休等政策「爭餅屑」的困境。這種看法視年金改革或一例一休等政策純粹是分餅,無助於產業發展。

其實,以台灣現行產業發展來看,由於代工量產模式盛行,不但帶來五缺困境,競逐訂單導致產品附加價值不高、貿易條件日衰,事實上不也是某種「爭餅屑」經濟?

少有人會反對發展產業、把餅做大,但關鍵在於如何達到目標。台灣經濟的問題在於過度依賴貿易,卻缺乏研發創新與品牌行銷,也缺乏足夠內需做屏障,導致微利與低薪困境。談產業發展,若不能解決上述難題,則仍是捨本逐末,無助於改善爭餅屑式的產業模式。

反之,看似分餅屑式的分配正義政策,包含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可能具有更積極的產業發展意義,而非僅是分餅而已。

年金改革的積極意義在於:建立永續性的年金制度,取代現今世代與職業間分配落差巨大的制度。正因台灣經濟的未來必須倚賴創新,創新主力在於年輕世代,因此建立健全的退休年金制度,可讓年輕世代不會僅選擇較有安全保險的職涯發展,而無後顧之憂地放手創新創業,藉此打造經濟創新動能。

此外,年金制度也重視消弭職業間落差,其積極意義在於,避免吸引過多優秀年輕世代進入公部門服務、造成資源錯置,致使私部門面對人才缺乏的困境。

其次,年金制度改革也會拉平職業間的退休所得分配,適度減緩貧富差距擴大,這可帶來內需消費動能的提升,某種程度建構內需消費屏障。現今經濟學者常認為,分配不均導致缺乏足夠消費動能來刺激生產與就業,實是餅難以做大的原因,《二十一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作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正是代表。

一例一休政策也是如此。雖然一例一休帶來若干經營困擾,但若較短工時與較高薪資,是必須與勞工分享的經濟成長果實,企業就必須面對這些合理成本。產業則有機會藉此轉型升級,內需產業也有可能獲益與發展;南韓「放假救經濟」的邏輯,不正是如此。

因此,年金改革與一例一休不能被視為僅是爭餅屑的政策,它們可提供良好誘因,讓創新活動與私部門經濟更活躍發展,有助於產業升級轉型,也有助於內外需平衡,可以把餅做大,反倒可解決現行產業的「爭餅屑困境」。

照片來源:Christine Ol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