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榮專欄】追求把人當人看的經濟成長

分類
產經平台

台灣不能再只為了利潤、產值而努力,也須顧及利益的分配分享與人民未來發展機會的創造。台灣經濟若不能進化到把人當人看的境界,則所謂邁向已開發國家,只會是一場笑話。

這是一個諷刺的季節。凸顯台灣經濟低薪過勞特質的蝶戀花、永采烘焙坊等事件陸續上演;民進黨因經濟不佳、普遍低薪苦勞而得以執政,如今卻坐困為解決低薪過勞而設計的一例一休愁城難以脫身,看似難以真正解決苦勞問題。

這些事件說明了台灣的經濟表現,有很大一部分不是來自於技術、研發創新或是企業家精神,而是高度依賴低成本經營。而這無可避免導致低薪、過勞、低品質、偽劣產品等特徵,使得人民生活品質與生命尊嚴反而隨著經濟成長而降低。

這是不折不扣的「血汗式經濟成長」,也是連對岸中國都願認真面對、亟欲去除的成長模式。對這種成長模式,我們倒是敝帚自珍。每當遇到調漲基本工資這類改善勞動條件的事件,從資本家到經濟部長,甚至是勞動部長,無不振力反對,這正充分揭露了這些大員們心中信仰的經濟成長模式!

追逐低成本,在合法範圍內是低薪,在非法範圍就是頂新。不斷上演的苦勞、食安問題說明了企業追逐利潤、國家追逐經濟成長數字已衍生種種惡果。這些惡果若不能修正去化,則追求經濟成長將失去意義。

西方國家深知此點,因而愈見強調「包容性成長」(inclusive growth)的重要性。
依世界銀行(World Bank)定義,包容性成長的經濟政策不應僅關心每人平均所得提高,也應致力於降低分配不均,因為不論所得或非所得不均度的提高,都是造成機會不均等的原因,也都可能危及經濟成長。所謂不均度,不只在傳統工資、所得等貨幣性的衡量,還包括非貨幣衡量的教育、健康、性別平權、政治參與、文化差異、社會地位等。說得白話些,就是「把每一個人當人看」,而不能只把人當生產要素對待。

台灣的經濟困境也讓許多矛盾凸顯出來。我們既希望改善勞動條件、驅除苦勞以鼓勵生育、提振內需消費;又憂心因此提高企業成本,影響生產、出口與就業機會。我們既希望有促進公平分配的所得稅制;又擔心高稅率影響攬才、留才。台灣經濟成長至此,問題多端,實應盡速凝聚共識,建立具長遠性、永續性的經濟成長觀,才能調和前述種種矛盾。

像台灣這種逐漸進入已開發國家的經濟,不能再只為了利潤、產值而努力,也須顧及利益的分配分享與人民未來發展機會的創造,這正是包容性成長的要義。台灣經濟若不能進化到把人當人看的境界,則所謂邁向已開發國家,只會是一場笑話。

照片來源:Gerry Popples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