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稷專欄】美國升息 台灣在國際熱錢中沉浮

分類
產經平台

美聯準會決議升息,會後聲明傳達出經濟表現良好,勞動市場強勁,景氣適度擴張的看法。通貨膨脹率上揚接近2%目標,利率預測顯示今年還有0.5%的升息空間。
利率提高,美元與其他貨幣利差擴大,但衡量美元兌其他國際貨幣強弱的美元指數,在十六日美國聯準會(Fed)宣告升息當天卻下挫,跌幅約一%;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當天也大跌,反而是道瓊工業指數大漲。金融市場反應不像升息,反而像是降息。

聯準會主席葉倫(Janet Yellen)會後表示,美國經濟持續改善,而對美國經濟前景並未有新的評估。相關談話被解讀為景氣持續復甦,聯準會目前不打算擴大升息幅度。金融市場反映聯準會升息雖符合預期,但此次未加快升息步伐,多少讓市場參與者有些意外。

除了香港因為實施港幣與美元掛鉤的聯繫匯率制度,香港金管局隨之上調貼現基本利率至一.二五%;其他各國央行多仍維持各自政策步伐。日本央行(BOJ) 認為景氣溫和復甦,持續負利率政策,並持續量化加質化貨幣寬鬆(QQE);英國央行(BOE)決議維持低利率政策○.二五%,並持續購買政府公債與公司債;瑞士央行(SNB)對國內經濟前景謹慎樂觀,但認為經濟前景面臨國際面的不確定風險。

美國第三次升息,暫時未調整今年升息幅度,但美國進入升息循環態勢明確。聯準會之後會不會提高升息次數或是擴大升息步調?後續觀察重點在於經濟復甦強弱──尤其是薪資水準的成長與消費支出的相關數據。

如果經濟復甦強勁,就業情況持續改善,帶動薪資水準快速上揚,甚至刺激通膨飆升,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率超過聯準會所設定的二%目標區間,則未來升息次數與升息幅度有可能擴大。

美國升息,台灣是否跟進?早在美國升息之前,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便在立法院財委會上表示,台灣未必跟美國走,而將視當前通膨壓力與未來通膨預期而定。

美升息後,美元指數走貶,但並未如央行所預期,美元升息造成熱錢移出,反而是熱錢有持續流入跡象。此外,台灣未簽署《多邊稅務行政互助公約》(MCAA),無法如簽署國依「共同申報準則」(CRS)進行稅務資訊交換,或許是台幣升值幅度較大的原因之一。

美元進入升息格局,有如大船調整方向,波浪讓台灣這艘小船隨國際熱錢載浮載沉。金融為例,整體壽險業可運用資金高達新台幣十九兆元,其中海外資金超過十二兆元。海外投資比重逼近七成,且多數屬美元部位,連月來美元貶值,台灣壽險業面臨大額匯損,雖然有外匯價格變動準備的緩衝機制,但壽險與整體金融業仍面臨高度匯率風險。

照片來源:Dennis Sk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