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榮專欄】博士外流值得擔憂?

分類
教育平台

我們一方面培養大量博士卻無法善用,一方面還高喊人才不足,欲積極引進外國專業人才,何其諷刺。台灣愈來愈少年輕人願意繼續深造博士,這是國家的危機。
人才外流已成台灣發展的隱憂。這其中,台灣近年來培養的大量博士由於國內欠缺適當就業機會,大舉西進到中國謀求大學教職的情形也愈來愈多,引發為對手培養人才以及何以未能提供下一代人才發展機會的擔慮。

從政治上來看,許多人擔心中國願意提供大學教職,是基於統戰目的。這雖可能,卻毋需過慮,因為一來擁有博士學位的年輕人當較具有獨立思考能力;二來中國過去對台的「入島、入戶、入心」政策即便已來侵門踏戶,成效卻仍不彰。

台灣博士絡繹西進不外乎供需問題。首先,台灣的大學面對少子化威脅,對增聘教師已顯保守,導致被量產的博士難尋教職;其次,台灣產業界對博士人才的需求向來不高,也使得具有博士學位者若不願屈就,就只能固守在學術研究領域。

從個人角度來看,若因學術熱情而願於四海找尋發展機會,這並不是壞事。學術多有放諸四海皆準的特性,今日若在中國發展得好,來日自有其他發展可能;然而,從國家角度來看,博士外流其實暴露出一些結構性問題。

首先,若台灣能有留下最優秀博士人才的機制,則博士外流自然毋需擔心。但目前保障既有大學教師工作權的呼聲愈來愈高,除非品德具有嚴重瑕疵的教師外,大學愈來愈難針對研究或教學表現來進行教師的汰弱補強,導致大學教師的新陳代謝日趨緩慢,不易留住最優秀人才。

工作權保障固有必要,但若已造成許多既有教師怠惰鈍化,甚至教學研究熱忱與能力遠遜於年輕博士時,就值得檢討了。我們希望廠商能在市場中勝出,就必須容許市場機制對廠商擇優汰劣,大學及大學中的教師又何嘗不應如此。

十年來的大學評鑑機制固然飽受批評,但也促成了大學對教師加速汰弱補強,不可謂無功。如今大學評鑑機制將廢,我們馬上看到大學對於新聘教師積極度的降低,反而令人憂心。

其次,台灣的博士人才為產業界所用的比例僅約一○%,顯示業界對透過高階人才來轉型升級的意願不高。當產業界普遍覺得博士「太貴」而興趣缺缺時,我們何能希望政府種種引進外國專業人才的政策得以奏效?因此,我們一方面培養大量博士卻無法善用,一方面還高喊人才不足,欲積極引進外國專業人才,何其諷刺。

時至今日,台灣愈來愈少年輕人願意繼續深造博士,這當然是國家危機。面對危機,是該檢討大學及產業用人機制的時候了。

照片來源:has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