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稷專欄】美中經濟合作 台灣呢?
川習會後一個月,雙方公布經濟合作早期收穫,美中貿易持續開展。相對之下,台灣遭美國列為匯率操縱觀察名單與第14大貿易逆差國,台美經貿關係仍在原地踏步,有不進則退的危險。「川習會」後一個月,美中雙方公布「經濟合作百日計畫早期收穫」,中國恢復進口美牛,開放市場允許美國信用卡、電子支付、債券市場承銷,及信用評等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美國則給予中國一定待遇的液化天然氣出口,並派代表出席北京「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中國將參加六月在華盛頓舉行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增加對美直接投資。
相對之下,美國財政部四月十四日向國會提出《主要貿易夥伴外匯政策報告》中,將台灣等六國列為匯率操縱觀察名單。美財政部進一步期待台灣的外匯主管機關能改變外匯干預政策,只有在市場失常的例外情況下才干預外匯,並提高外匯存底管理及外匯市場操作透明度。
此外,美國商務部也發布聯邦公報,指出美國對十六國面臨重大貿易逆差,台灣被列為第十四位。美國商務部正撰寫《重大貿易逆差綜合報告》,徵求公眾意見中,預定在五月十八日召開聽證會。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趕緊撰寫書面意見,分析台美貿易。
書面意見提到,台灣是美國第十大貿易夥伴、第七大農產品出口市場,台美經貿有明顯的互補性,雙方企業具垂直分工關係,特別在半導體中的積體電路、螺絲螺帽、汽車零組件及石化業等產業緊密結合。台灣產業界也認同美國倡議的公平貿易重要性,高度關注「美國製造」的政策,石化、鋼鐵、紡織及電子等產業,都有對美國投資的計畫。
川普(Donald Trump)新政府的經濟政策目標在於推升出口、增加外國對美投資、改善國內就業,並以雙邊貿易談判取代多邊談判,其政策立場愈來愈明確。美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數次公開批評中國對美傾銷,其目的自然是希望逼中國上貿易談判桌。習近平訪美後,雙方啟動「百日計畫」,希望能擴大美國對中國出口,平衡雙方貿易的失衡。
美國財政部半年公布一次《外匯政策報告》,持續觀察主要貿易對手是否藉匯率政策,對美進行不公平貿易;商務部負責政策擬定,審查國外商品進口是否有傾銷或涉不公平貿易;川普任命並剛獲得參議院審查通過的首席貿易代表賴海哲(Robert Lighthizer)則負責與其他國家談判,爭取有利貿易條件。
北韓飛彈問題讓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高,中、美不得不尋求合作。當美經貿部門持續與各國進行雙邊經貿協商,台、美經貿關係如果依舊卡在一些未能突破的老問題,呈現原地踏步,將有不進則退的危險。
照片來源:Darren Hill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