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稷專欄】政策停滯澆熄景氣復甦熱情

分類
產經平台

美國川普政府的經濟政策一推出,立刻被解讀有利景氣復甦,但進度一再延宕讓預期逐漸冷卻,市場失望造成金融市場震盪。台灣情況也類似。

雙邊貿易額占全球四分之一經濟產值,歐盟與日本即將敲定《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美國則有被孤立之勢。川普就任以來採取貿易保護政策,正式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也要求重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談判。

川普宣布退出TPP,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取而代之,努力推進美國之外十一國版本的TPP ,日本更加快與歐盟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美重啟NAFTA談判進度落後,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估計至少要到明年初才能完成。

美國以雙邊談判取代多邊協定進展有限。習近平訪美後,美、中兩國卻進展神速,雙方的百日合作計畫,中國恢復進口美牛,開放市場允許美國信用卡與信用評等機構進入;美國派代表出席北京「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中國也浩浩蕩蕩地參加「選擇美國(Select America)」投資高峰會,增加對美投資。

川普政府政策高度不確定,成為世界金融最大變數。川普的景氣振興政策一開始被解讀有利總體經濟復甦,但進度裹足不前,造成市場對景氣復甦預期有如被潑冷水。

新健保法案(American Health Care Act, AHCA),參議院將重寫,而不是對眾議院通過版本投票;被稱史上最大降稅的稅改法案,夏季才會提出版本,但能否在年底完成審議,趕在明年度適用不無疑問;基礎建設方案不乏將空中交通管制私有化、強化農村基礎建設,與整修橋樑、道路及水路等政策,但行政部門至今仍未公布細節與具體預算內容;金融監理鬆綁法案,財政部與監理單位有意修改「伏爾克法則」(Volcker Rule),放寬銀行資本管制,但參議院公聽會後仍有待審議。

台灣政策延宕現象與美國政府情況類似,這也許是民主制度的通病。年金改革法案雖解決公務人員退撫法關鍵條文,但軍保、勞保具體內容尚未推出;以保障勞工權益避免過勞為政策初衷的「一例一休」,面臨雇主反彈,或允許適用變形工時或延長輔導期不處罰,立法從嚴、執法從寬的結果,政策效果有嚴重落差;標榜打造未來國家發展需要為前提的前瞻基礎建設,仍缺乏有效政策說明,贊成與反對仍然莫衷一是。

振興經濟政策進度落後,會讓景氣復甦的預期冷卻降溫,對未來看法轉趨保守,造成民間投資的退縮,形成自我實現的景氣趨緩。期待改革的熱情一旦被澆熄,會轉為對政府失望,不僅反映在民調數字上,也會反映在經濟數據上。市場的失望將造成金融市場震盪。有好的政策,就勇敢說明、努力溝通、認真推動,才是民生經濟之福。

照片來源:Jeff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