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稷專欄】慶富聯貸案給金融業的省思
慶富違約倒帳,聯貸銀行面臨巨額呆帳損失。與過去經營不善或遭惡意掏空,最後動用社會資本來賠付以填補財務窟窿的問題金融機構相較,慶富恐怕只是金融問題的冰山一角。
管理國民託付的龐大資金,金融業應該是最有道德情操的行業。從產業分析、財務評估、授信徵信到風險管理,嚴謹而高度的分工下,金融業也應該是最專業的行業。
無奈的是,近年來不斷發生的雙卡風暴、投信炒股弊案、不當銷售連動債、結構債或TRF等衍生性金融商品、公開收購弊案、銀行法遵與洗錢防制缺失遭國內外監理機構裁罰。金融管理不善或是接連發生的金融弊案,不但造成銀行巨額損失,影響存戶、保戶與社會大眾的權益,更嚴重的是讓民眾對金融管理失去信心,也讓金融業失去專業與嚴謹所原有的榮耀感。
回顧過去所發生的金融弊端,關係人交易頻繁,不法貸款、特權聯貸不時發生,造成金融機構嚴重的呆帳與虧損。最後財務不健全的金融機構瀕臨倒閉,甚至發生嚴重擠兌。
除了減免租稅鼓勵打消金融呆帳外,為保障存戶、保戶權益,也防止全體金融體系受到嚴重波及,政府往往必須出面接管經營有問題的金融機構,最後不得不動用金融重建基金、存款保險或保險安定基金來填補問題金融機構的巨額虧損。從中興銀、中華銀、寶華銀、慶豐銀、華票、國華、幸福、國寶、朝陽人壽,整體賠付金額近五千億元。如果再加上提存的準備或鼓勵打銷呆帳、金融營業稅等租稅損失,納稅人付出很大代價來填補金融弊端的黑洞。
金融弊端的根源出在委託代理問題(principal-agent problem)。金融機構管理龐大的大眾資金,卻因不當交叉持股、家族化與產金不分、關係人交易頻繁、資訊揭露不實,遊走法令邊緣,類似態樣的金融弊案不時發生。內部控制、內部稽核流於形式,未盡確實,加上被批評管小不管大,不夠現代化的金融監理規範,以及不夠健全的公司治理,都暗藏著金融弊端的根源。而不當的人事任命、不合理的政策交辦,則讓公股或泛公股行庫長期以來有很深的習得性無力感(Learned Helplessness)。
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金融從業人員面臨激烈的環境變遷,許多過去原本理所當然的工作面臨消失的威脅。
而至今仍然不變的是,管理大眾資金的金融行業必須與客戶有高度的互相信賴,才有長期資金往來的可能。除了追求獲利的商業邏輯之外,應重新定位金融發展的核心價值,尊重金融專業的分工與對細節的講究。要從價值理念的實踐中找出金融從業人員的光榮感與使命感,才能重新取得國民信賴,金融才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 。
照片來源:Gary Paul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