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台灣人才流失(上):流失的是什麼?人才、人力大不同
文:陳冠霖(青平台基金會研究助理)、李奕萱(獨立記者)
人是國家運作的根本,擁有豐沛而優質的人力資源,更是一個國家能否長期穩定成長的重要因素。然而近年來,從國外的研究機構到台灣政府本身的統計報告,都指出台灣存在著「人才流失」的問題。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於2017年所做的統計,我國2015年在海外工作的人數達72萬人之多,同年「IMD人才競爭力報告」也提到了台灣有人才流失的危機。
不過面對這種情況,也有人樂觀看待,比方今年一月,前總統馬英九針對於中國對台灣挖角一事,就曾經表示過:「中國幫我們解決失業問題,我高興都來不及,我們人才可以再培訓也沒有問題,這樣雙方也能更交流。」顯見並非所有人都覺得「人才流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這就要去探討「人才流失」的原因跟種類,才能知道真正的問題癥結點。
人才流失有很多種情況,有些對國家有嚴重影響,但是有些似乎僅是市場機制所造成,顯然這之中有一些值得釐清的問題,包括:究竟何謂人才流失?它又是怎麼樣造成一個國家的威脅?這些是本文將一一探討的項目。
流失的,到底是什麼?人才、人力大不同
一般談論人才流失,多數是引用前往海外工作的人數,作為人才流失的一個評估指標,然而這麼多遠赴海外工作的人,其學經歷跟各種專業技能各有不同,前往海外工作的目的也各有不同。因此當我們談論人才流失的問題時,應該先對所謂的「人才流失」的這個「人才」以及「流失」做出一些定義。才不至於使得整個論點往錯誤的方向推演,才能找出真正該採取的對策。
人們赴海外工作的理由,與「人才流失」的定義有著高度的關係,赴海外工作不一定等於人才流失,比方一些在海外有大型業務、分公司甚至工廠的企業,每年都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人力外派到當地支援,這些人雖然在海外工作,但是並不該算是人才流失。除此之外,我們在海外工作的人數計算之中,也將一些在海外從事非法活動的人納入,比如將販毒或是詐騙的人士列計為海外工作者(在他們還未被繩之以法之前),這些人更不該屬於人才。
由此可知,如果單用前往海外工作的人數作為人才流失的指標,將會把許多不屬於「流失」或是「人才」的數字列入,這對於評估真正的問題來說,將會失去其精確性,所以前往海外工作的人數,應該被稱為「人力資源外流」。
但是,如果要嚴格去定義何謂「人才」,則不論是從學經歷、專業或者是職位來看,都容易有其偏頗。有鑑各個企業對於「人才」的定義不同,且每個人本身都具備一定程度的特殊技能以及價值,在某個角度上都可以被視為人才。為了方便後續的閱讀,本文不特別去定義誰是「人才」,而是對於人力資源的外流的情況加以個別分析,解釋這個現象帶來的問題與危機,並了解真正該擔心的人才外流是那些、以及背後所反映出台灣就業市場所存在的問題。
人才流動有利有弊
全球化的時代,資源流動是自然的市場機制,這種流動在全球化的時代之中,是任何國家都會發生的正常現象,因為資訊的流通更為充分,再加上企業求才的方式更為多元,只要有能力、符合海外企業的需要、且國家本身不限制行動自由,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選擇前往海外工作,尋求更好的待遇跟升遷機會。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的是,在人力資源的流動過程之中,「流出」對於一個國家的好與壞其實依情況而定,比方我們一些優秀的運動員前往海外,參加職業競賽,為國爭光,回國之後又將他們在國外的經驗帶給後輩,這對於整體的體育發展是有正面影響的。但是反之,一些遭到外國惡意挖角的人士,替台灣的競爭對手效力不說,甚至出賣台灣辛苦產出的技術知識,這對台灣整體的影響絕對是負面的。
那麼,既然人力資源的流動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那麼又何來人才流失的說法呢?這是因為,有些人的外流除了影響他個人之外,連帶造成社會其他人、甚至整個社會的損失。而這損失和外流的原因有關,因此我們要進一步看人力資源外流的各種因素,也就是讓人才出走的「推力」,以及引入人才的「拉力」。在任何國家都存在將本國勞工逼往海外工作的「推力」,或是吸引外國勞工前來工作的「拉力」,依照每個人的志趣以及際遇不同,有著不同的影響跟結果。
比如說美國矽谷是高科技產業的聚集地,吸引世界各地的優秀菁英前往矽谷工作跟定居;反觀美國東北部沒落的「鏽帶」地區(Rust Belt),產業轉型失敗而使原本的產業外移跟倒閉,減少了工作機會,並且使得治安跟經濟發展不佳,進而使人口陸續移出。同一個國家,不同的地點跟不同的產業發展,造就了它對於勞動力不同的推力與拉力。人們到國外工作的數字通常是推力和拉力共同造成的結果,不同的推力和拉力所造成的利弊並不相同。
外移因素:台灣勞動環境惡性循環、海外較佳之聘雇條件
我們先來談談推力,也就是一個人為何要選擇離開原本工作的環境。阿里巴巴的總裁馬雲曾經針對於員工離職提出過他的觀點,基本上就是錢沒給到位,或是心受委屈了。講得更白話一點,就是低落的薪資跟不友善的工作環境,這兩點是一個人選擇離職,甚至遠離自己居住的國家、前往他國發展非常重要的因素。台灣人才流失的情況,背後反映的是台灣長期低薪以及勞動權益的不彰,迫使勞工「用腳投票」,選擇離鄉背井前往他國發展。
這兩項逼使勞動力外流的因素,可以歸因於長期以來台灣產業轉型的不成功,以及勞工權益受到漠視。由於產業沒有積極轉型,使得獲利率無法提振,只能靠壓低成本來與其他外國廠商競爭,致使勞工的薪資無法提升。而壓低成本的結果,最終會使得整個工作環境越來越不友善,平均每一位勞工分擔到的工作越來越多,卻未因此得到更好的報酬,這種惡性循環逐漸形成一股強大的推力,逼使無法忍受這種不合理待遇的勞工選擇離開台灣,前往海外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跟待遇。
至於海外工作吸引我國人力資源的拉力,簡單來說,就是海外提供了比國內好的待遇和發展環境。當一個勞工看到同樣的一份工作,在海外可以得到更多的報酬的時候,他只要有足夠的能力前往海外尋求這份工作,他並沒有道理留在台灣忍受較低的報酬。這也就是我們經常看到,傳統產業在大喊缺工的同時,卻也有許多台灣年輕人踴躍地前往海外,替外國人做著辛苦的勞力工,原因無他,因為海外的報酬要比台灣來得好。外國薪資和環境好,就有高的拉力把我們的人力拉走。
問題仍有待解決
人力資源的流動,在全球化的時代雖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但是當人力資源變成淨流出時,國內所擁有的勞動力及其中的重要人才將面臨數量不足,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生產跟創新能力。
對於一些擁有豐富天然資源的國家來說,這樣的問題也許不是十分嚴重的事,但是對於像台灣這種缺乏天然資源的國家來說,可以說是至關嚴重的問題。因為像台灣這類缺乏天然資源的國家,價值的創造高度依賴優質的勞動力,一旦這類優質勞動力開始缺乏,創新的動力就會趨緩,同時影響到國家的發展。當我們稀少的關鍵性人才外移而不足,甚至是外國特意挖走我國的關鍵性人才並學習其技術時,對相關產業和國家更會有極大的傷害。
下一篇我們將細談各種前往海外工作的理由,要能夠理解離開本國前往他國發展的理由,才能夠真正了解人力流動對於一個國家所造成的影響,以發現其中哪些才應稱為人才流失,也才能夠真正擬出解決人力資源外流及人才流失的對策。
照片來源:Charles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