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城市青年論壇】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是永續發展最核心的任務!

分類
住都平台
Tags
綠色城市
住都平台
青年論壇

cityforum_fea

生活方式的改變並不代表人類必須退化到原始狀態的生活狀態,相反的,生活方式必須更進化,必須是一種更為高品質、更幸福的生活方式。為達成這種目標,我們邀集都市規劃、建築、社會、市民運動的專家學者,舉辦十三場深度論壇。期待與專業或是非專業的您,一同討論,運用各種智慧,找出追求幸福生活的好點子,經營永續的城市環境。

【綠色城市青年論壇】 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是永續發展最核心的任務! 生活方式的改變並不代表人類必須退化到原始狀態的生活狀態,相反的,生活方式必須更進化,必須是一種更為高品質、更幸福的生活方式。為達成這種目標,我們邀集都市規劃、建築、社會、市民運動的專家學者,舉辦十三場深度論壇。期待與專業或是非專業的您,一同討論,運用各種智慧,找出追求幸福生活的好點子,經營永續的城市環境。

  • 參與對象:相關科系學生與學者、相關領域工作者、對議題有興趣之社會青年(本系列論壇適用公務人員終身學習認證)
  • 論壇地點:慕哲咖啡(人數60人)、台灣北社(第6場,人數50人)
  • 論壇時間:表訂日期 19:00~21:30
  • 報名方式:http://ppt.cc/KadK(本會收到通知會於2日內向報名者聯繫,完成報名作業) 詢問專線:02-2331-5229*206  楊先生

場次

日期

主題

主講人

說明

1

5/22(四)

投機之城:高房價、不動產稅制與世代正義 彭揚凱(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 依最新數據,雙北市躍居房價所得比世界第一及第三。房價飆漲不止,根源在於不動產稅制弊端,由於囤房炒作與投機獲利需繳稅賦極低,台灣儼然已成「炒房樂園」。然高房價獲利者,僅為地產資本及擁有多房者,對於佔多數只擁有一房及無殼蝸牛們,盡皆受害。其間,青年世代更是如此,若非富二代,高房價勢將壓縮其人生諸多機會與空間。面對雙北「投機之城」的房價夢魘,我們的可能與出路何在?

2

5/28(三)

翻轉城市:首爾市的公共住宅、都市再生以及市民參與政策之介紹 黃麗玲(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所長) 這次的講題介紹近年來韓國首爾市長补元淳的創新城市治理。他強調分配正義的核心價值,以發展社會企業、強化社會福利與公共服務、持續增加公共住宅、舊區的整建維護等策略為施政主軸。此外,透過與NGO團體的合作,首爾市政府將舊診所改造成為新型態的工作與分享空間,設置了Youth Hub、社區營造支援中心、以及社會創新中心,讓這個充滿活力的地點變身為新政策的孵育器。

3

5/29(四)

車站與鐵道遺址的再生:以新舊高雄車站爭議為例 李重志(打狗驛古蹟指定聯盟副召集人) 高雄車站從哈馬星第一代開始到現在鐵路地下化後新建的第四代複合式車站,從來都不只是上下車的地方而已。舊鐵道系統引發文化資產存廢爭議;新車站則被迫承擔核心衰敗後再繁榮的任務,透過近年來在此的行動案例,呈現公民參與開放空間營建的想像,以及作為城市主體的角色。

4

6/4(三)

哪裡是社區的家?中小學廢併校舍活化新想像 殷寶寧(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系主任) 少子化的浪潮在不同的地方作用,改變不了中小學校園是社區核心的事實。臺灣最初對閒置空間活化的想像多以藝文空間使用為主,因應區域脈絡與歷史時空,我們是否可以多些對於社區的家的想像呢?

5

6/5(四)

從生活中減碳:智慧生活作為一種時尚 曾梓峰(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副教授) 工業化文明帶來了人類生活極高的富裕度,可是工業生產的邏輯,卻也支配了我們的生活模式,我們的生活方式,因此成為廢棄物產生、能源無效率使用、其無所不在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環境破壞的病灶!面對這種巨大改變所帶來極端氣候的威脅,人們必須改變其生活方式,改變與環境和自然各種關係。而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正是永續發展最核心的任務!生活方式的改變並不代表人類必須退化到原始狀態的生活狀態,相反的,生活方式必須更進化,必須是一種更為高品質、更幸福的生活方式。為達成這種目標,更積極的運用人類的各種智慧,在追求幸福滿足的同時,更全方位而系統性的探索人類和環境之間相互依賴,避免相互破壞。智慧生活因此是解決人類生存危機的一種行動選項。本演講企圖以一個實際的實踐案例,讓大家認識到從生活中減碳,可從追求時尚表現的智慧生活做起!透過原本生活方式的反省檢討,透過生活方式改變的堅持,對生活的內容進行「碳足跡的揭露」,把減少環境沖擊的視野拉到了生活與產品生命週期的關注。永續發展,只有回到生活方式全盤的改變,只有讓減少環境破壞的改變從生活中做起,才有積極的意義。

6

6/11(三)

從無障礙空間到通用設計:以淡水小鎮為例 許朝富(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總幹事)王武烈(王武烈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 淡水是連續多年奪下國人旅遊排名第一名的小鎮,夕陽美景、古蹟文史,鄉土美食等特色常年遊客絡繹不絕,吸引了上千萬的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但一般的遊憩設施以及古蹟建物對前來旅遊的身心障礙朋友卻是障礙重重,98年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在淡水設立無障礙旅遊服務中心,透過在地深耕的推展,提供行動不便者無障礙遊程、輪椅輔具租借等服務,讓淡水成為一個友善城鎮。

7

6/12(四)

城市的綠:影響21世紀城市發展的關鍵運動 曾梓峰(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副教授) 城市的幸福與城市的品質是都市發展最重要的課題。充滿綠色的城市總是令人喜愛,總是令人感到幸福。從城市發展的角度,城市建設和城市的綠,在本質上是相互衝突的。綠代表人類生活中的自然元素,而城市建設卻是以開拓自然破壞環境為其手段的。永續發展的時代,城市的綠,無論是在理想上、理論觀念上、亦或是實踐經驗上,顯然有了革命性的變更。世界各國在探索各種城市的綠時,已經不只是城市美麗或環境保護而已,人文棲地與自然棲地的共構,顯然成為城市的綠的發展核心。這種新的實踐一點都不容易。大部分的城市都不是無中生有,密集人口是任何有歷史脈絡城市的基本特徵!社會制度、法令和日常生活意識中的價值和集體制約,像蠶絲般的綑綁制約著城市的綠的創新!然而,也就是在這種糾結中,城市的綠在21世紀令人驚豔的展現了未來的願景!本演講將系統性的揭露和分析這個影響21世紀城市發展至為關鍵的運動,並展現這個運動影響我們追求永續發展的內涵和制度性構成。

8

6/24(二)

活力老化的友善環境:台北市萬華區的經驗 戴伯芬(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萬華區為臺北的濫觴,不僅具有的豐富河岸資源,也有傲人的文化資產,同時更有充滿人情的社區活力。不過,2002年的SARS事件嚴重挑戰了都市公共防疫政策的問題,也突顯健康議題在老舊社區環境中的重要性。世界衛生組織曾邀請了歐洲21個城市代表共同研擬可行的工作模式,透過公、私部門攜手合作,打造一個健康適居的都市環境,歐洲已有30個國家、超過1,200個城鎮加入健康城市的行列。萬華區也於2008年開始推動健康城市、高齡友善城市計畫,打造一個在地老化的適居環境,艋舺的居民正努力擺脫污名,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

9

6/26(四)

從爭取奧運會到泛濫浮誇的跨年晚會:巨型事件經濟對城市發展的挑戰與困局 董建宏(中興大學景觀與遊憩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事件經濟,被視為一種以文化活動為導向的城市經濟活動。這樣的經濟活動,透過特殊事件的舉辦(通常是大型的運動賽事,例如:奧運等,或是其他的文化相關活動,例如:世界博覽會等),創造戲劇性的角色,吸引大眾的目光,並且通常是國際性的活動。自1984年洛杉磯奧運後,許多城市與國家,更是把巨型事件當成是城市發展與國家實力的展現機會。特別是在城市的層次,因為全球化的發展,而導致許多城市期待透過巨型事件的引入,進行城市空間的改造,並引進更多跨國資本的進入投資,讓城市的經濟發展可以提昇至全球城市的行列。但是,這些年,許多巨型事件經濟在全球的舉辦,也讓許多城市與國家,面臨了城市發展區域不平衡,以及國家財政危機的窘境。台灣社會在2000年的跨年活動後,類似的跨年活動成為全台各縣市政府競相舉辦的活動,卻也形成了資源的浪費。特別是許多縣市舉債來舉辦類似的活動,都讓經濟發展陷入困局的台灣社會,產生的不平之聲,也讓許多人開始反思類似的活動的正當性。因此,我們將透過對於巨型事件經濟的回顧與檢討,重新去思考,巨型事件經濟,對於城市發展的意義!

10

7/1(二)

餐桌上的全球化?從土地利用、都市消費到國家安全 殷寶寧(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系主任) 你是否檢視過,你每天的食物有多少是本地生產?你從何種管道獲取食物的消費?全球化讓餐桌上的食物從各地旅行而來,改變口味與偏好之際,我們的土地利用與地景形貌也跟著改變了……。

11

7/3(四)

聽動物在唱歌:城市生態觀察 戴伯芬(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都市不僅是人類的居住環境,也是許多動物的棲地。在黃色小鴨之外,你是否觀察過河岸的雁鴨?或抬頭看過樹稍上的紅嘴黑鵯?在車水馬龍之間,是否注意到和你一同走過街道的狗?或是飛簷走壁的貓?有許多團體與個人正在參與城市中的生態觀察,搶救可貴的動物生命,守護我們城市中珍貴的自然資源。這些城市中與人類共生共存的動物,不時闖入你我的生活中,創造平凡生活的驚喜,且豐富了街道生態的多樣性。

12

7/9(三)

都市再生遺漏的篇章:以北市南機場整宅社區為例 彭揚凱(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方荷生(台北市中正區忠勤里里長) 都市再生是近來正夯的空間治理話題,然回到當下我們的城市現實與相關案例,在創意、藝術、美化交織的願景中,卻遺漏了相對幽暗的篇章,即弱勢社區都市再生如何可能?講者想以台北市多達上萬戶被稱為整宅的窳漏社區為範疇,藉由其中之一的南機場整宅社區令人動容的社區營造故事,重新認識這座城市,重新思考都市為何再生?為誰再生?

13

7/10(四)

兒時的記憶:遊樂場、公園、歷史空間的發展 董建宏(中興大學景觀與遊憩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當代城市的空間,因著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與積累,正如Henri Lefebvre所言,不斷的被資本給銘刻上他們的印記。因此,許多不同時代的社會空間、歷史地景、公共領域,便伴隨著資本主義體制的不斷深化,而把許多原本的都市體系內的有趣的空間,或是開放的公共領域,給不斷的摧毀與私有化。因此,當我們在追尋一個所謂現代化的進步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到底,城市的公共性、歷史性要如何的被「記憶」,或是,其實,這樣追尋記憶的想法,只是一種無意義的懷舊行動,甚或阻卻了城市的快速進步。特別是,這些年,都市的大規模更新、事件經濟的引入、企業資本的投入、全球化城市體系的建立,似乎都在召喚著資本的幽靈,不斷的吞噬著我們舊有的城市記憶。因此,我們將嘗試從一個簡單的兒時記憶開始,去思考都市地景的變遷,以及公共性空間在當代社會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