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參與式預算,讓柯P聽你的

2015-02-11 Web only作者:鄧凱元
參與式預算,讓柯P聽你的圖片來源:鄧凱元

老是抱怨政府亂花錢嗎?想想看,如果你是市長,你會怎麼花錢?

2月7日周六,160多位的北投居民,擠爆了北投新民國中的活動中心。有人在台上,報告自己所提出的預算計劃,也有人在台下,拿著計劃簡介猛做筆記。

這是由「北投社大」與「青平台基金會」所舉辦的「2015參與式預算計劃」。為的是測試風靡全球1500個都市,在選舉時也被柯P列為重要政見的參與式預算,在台灣是否可行。

柯P去年曾公開表示,他未來將把台北市的預算,放在網路上,讓市民挑毛病。在騰出100億的空間後,交由公民或者專家來提案,共同決定這筆錢要怎麼用。

為了測試參與式預算的可行性,北投社大和青平台基金會日前舉辦了參與式預算最終的投票大會。他們從8個之前在住民提案大會中,由居民自己提出的預算案裡,選出最符合居民需求的3個方案。這3個方案,將平分由青平台募來的30萬經費。

獲得最高票的方案,是由在地北投人陳先生所提出的「友善步道,彩繪北投」方案,他預計在北投捷運站到附近的國中、小之間,劃設人車分離的有善步道,避免人車爭道的險象。

拿著厚厚一疊資料,有備而來的陳先生提到,北投捷運站附近去年共有628萬人出入,這一區老人小孩又多,因此需要人車分離的步道。他從7個月前開始執行這個計劃。

他的計劃,已經在1月10日所舉行的住民提案大會中,獲得選票的肯定,跨進第二輪門檻。台北市財政局長也到場觀摩。

長期推動參與式預算,同時也是本次活動幕後重要推手之一的台大社會系教授林國明表示,傳統的預算都是由立法與行政部門主導,但不一定能滿足人民的需求,因此以直接民主為號召的參與式預算,更能滿足民眾的需求。

任職於保險業的北投居民唐湘雲,這一次也提出了社區「創意門牌」的提案。她認為,以前政府常常在消化預算,不知道在地的需求,「由居民自己提案,更能貼近社區,」她說。

對比議會常在短短的時間中,通過大筆大筆的預算,上周六在北投所舉辦的這場會議,參與的民眾一早10點就開始審議八個計劃,一直進行到下午。審議的過程,先由計劃發起人向台下的民眾介紹自己的計劃,再接受提問。最後由現場的民眾投票決定,哪些計劃最貼近北投人的需求。

林國明提到,這一次的活動,因為受限於人力與物力,只能辦一場讓居民提案的住民大會,投票所也僅有一處。國外的案例,通常會先舉行多場的住民大會後,再由住民在社區的多個投票所內投票。

這次活動也發生了小插曲。投票的過程中,突然湧入了原本不在現場的十多位投票者,引起現場的騷動。不少從早待到晚的民眾質疑,他們是被動員的「投票部隊」,也導致投票的中斷。

再經過現場的一陣辯論後,最後主辦單位要求晚到的民眾,須先到一旁的立板,看完八個提案的簡介後才能投票,化解一場爭議。

這一次的活動,首度的嘗試了風靡全球各大城市的參與式預算,如果柯P真的兌現政見,開放台北市的預算給市民們提案,你準備好「自己的預算,自己用」了嗎?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參與式預算,讓柯P聽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