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 講座 //《大債時代》系列 - 金融海嘯與全球債務

[2/21(二)07:30~09:00 p.m.]

市面上充斥著許多金融商品,只是數字遊戲嗎?美國的雷曼兄弟投資公司破產,又與我(們)何干?歐債危機對台灣的影響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年輕人現在失業率這麼高、就算有工作,爆了肝卻還買不起房?國家的經濟政策在全球與民眾之間,要如何才能有效的投資未來,而不是債留後代?

[table id=5 /]

關於「大債時代」系列 - 大債時代來臨

文/何旻燁 (青平台)

2008年的金融海嘯導致冰島破產,不到幾年,歐債危機又起,眼看希腊也瀕臨破產邊緣,德國總理梅克爾為了解決歐債問題還去向中國借錢。

在全球化時代,全球金融體系除了伊斯蘭國家因遵守伊斯蘭教義而自成一格,較不受到牽連以外,其他國家多多少少都受到波及,尤其是高度依賴貿易的國家。

2008年由雷曼兄弟倒閉引發的金融海嘯已使得台灣眾多投資人血本無歸,這一波的歐債危機會擴大到什麼範圍?

是否會超過2008年的金融海嘯?對台灣的影響如何?而台灣青年貧窮化的現象是否會雪上加霜,生來就負債累累?

 

延伸閱讀:

文 / 龔明鑫 (台經院副院長)

2008 年的金融海嘯之所以稱為「海嘯」,主要因為全球景氣在 2008 年的上下半年呈現截然不同的態勢。尤其在 2008 年 9 月中旬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後,全球金融信心崩潰,美國股市道瓊指數一舉摜破 2008 年過去 6 年來的 9,500 支撐點,全球股災再起,消費投資遽降,並蔓延到國際貿易部門。

台灣 9 月份工業生產也開始轉為負成長,而對外貿易趨緩,出口出現負成長,政府也開始大幅度地推出貨幣及財政政策,包括調降存款準備率、降息、股市護盤、減稅、擴大公共支出等措施。

但這些措施,都無法扭轉後續工業生產的持續減少,出口衰退幅度的持續擴大。全球金融海嘯起於美國及亞洲間金融及貿易的失衡,金融受創,貿易焉能不受影響。

[閱讀全文]

  •  一次讀懂歐債危機 | (整理‧撰文‧編輯 / 劉揚銘,本文取材自《經理人月刊》2012年2月號)

 

龔明鑫小檔案:

龔明鑫是台大經濟研究所碩士、中興大學經濟學博士,過去曾擔任經濟部產業發展諮詢委員會副執行秘書,新北市工商發展諮詢委員會諮詢委員等,在國內產經政策及兩岸經貿領域上有深入研究,是國內重量級研究智庫中少見的年輕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