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的當代危機 - 民主化及其不適 (CP 哲五@台北)
[02 月 17 日 (五) 19:30 - 21:30]
在追尋民主價值的道路上,宗教教義應如何透過詮釋以自我定位?在台灣社會,除了漢傳佛教之外,是否又有其他的宗教或思想,與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的實踐存在衝突的可能?
在台灣,宗教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你我所能想像。根據 2006 年美國國務院所發布的《國際宗教自由報告》顯示,佛教與道教並為台灣兩大宗教;在 2300 萬的臺灣人口中,佛教徒約有 800 萬人、道教徒則約有 755 萬人,而具統計數據顯示,佛、道兩宗教的信教人數更有著相當程度的重疊性 (wiki )。由此可見,宗教在台灣所形成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然而,宗教力量的風行,除了能給予信徒精神上的挹注外,對於國家整體之發展,又有何影響?對追求民主化的台灣社會而言,以佛性思想為主流的漢傳佛教,卻可能扮演著逆流的角色;緣由何在?
漢傳佛教的唯心色彩,極易使其信仰者在面對不義的環境時,不思積極改變社會的可能性,反而回頭要求自我修養的提升;這種與民主體制衝突的當代危機—以泛道德化的方式面對苦難,為統治階級馴養順民—戕害了民主的進程,極不利於公民意識的養成與民主政治的發展。面對漢傳佛教所遭遇的危機,若只以外緣的方式進行批判、避其流弊,而不由內緣的知識面尋求回應之道,將使佛教哲學失去現代性,亦非我們所樂見。
是以,本次的 Café Philo 哲學星期五,邀請到巴黎第八大學從事佛學研究的格瓦推,除了將介紹漢傳佛教在知識面與實踐面的雙重危機外,也將透過詮釋學的思考,為佛性思想回應其當代課題。
在追尋民主價值的道路上,宗教教義應如何透過詮釋以自我定位?在台灣社會,除了漢傳佛教之外,是否又有其他的宗教或思想,與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的實踐存在衝突的可能?本週五晚間,歡迎各位朋友一同到【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與我們探究這條「民主的道路」。
活動資訊:
[table id=8 /]
延伸閱讀:
- 儒學是毒品,別碰!——我在讀經班的日子 (格瓦推)
關於哲學星期五:
哲學星期五並非演講活動,而是一個對談與互動的活動。活動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約 45 分鐘,由主持人準備一些標準問題與當周的與談人對談。所謂的標準問題就是主持人設想大家會感到興趣的基本問題。第二個階段是由現場的朋友和與談人對談,大約 45 分鐘到一個小時。第三個階段是與談人的分享時間,通常與談人會介紹他最近感興趣的議題或是活動,大約 15 分鐘左右。第四個階段則是交誼與自由對談的時間。來參與的人常常討論到深夜還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