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 講座:《大債時代系列》-歐債危機對台灣經濟的衝擊


[02/28 (二0) 19:30~21:00]

全球化的發展下,雖然陸續聽聞冰島破產、希臘財務也岌岌可危,但是亞洲景氣似乎一片榮景:亞洲開發銀行於2012初指出,中國、印度與印尼等國家會帶領亞洲地區,會持續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動力泉源。然而,對台灣此一高度依賴貿易的國家而言,我們該如何自處?

[table id=9 /]

文 / 何旻燁 (青平台)

2008 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以及希腊的債務問題,是引起歐債危機的近因,但歐債危機的遠因,則不得不回頭去看歐元整合的問題。如果用簡單的比喻來說,貨幣整合要能成功,必須經濟體質相近,就好像一個家庭裏的兄弟要共享資源,彼此的財務狀況不能差太多,否則一定會連累到其他人。

歐元區的情況也是如此,在經濟體中有些體質較健全者如德國,有些則較積弱,如 希腊、義大利、葡萄牙等國,在希腊發生債務問題後,若其他歐元區國家見死不救,它們的經濟體也會受到牽連,就像病毒感染。因此只有用比如債務折半的方式助 希腊脫困,但是如何讓其他援助的國家不會心生不平,因此希腊也要配合節衣縮食如裁減公務員員額。

而在這波歐債危機中,台灣能得到什麼借鏡?又是否會受到影響?在 2000 年民進黨執政以前,亞洲在 1997 年也經歷過一次金融風暴,以往台灣只要股市有波動,政府就會動用三大基金進場護盤,以穩定投資人信心,而這些基金可能就是政府隱藏性的債務所在。

 

參考書目:

1《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
作者:Joseph E. Stiglitz/著
譯者:李明
出版社:大塊文化

2《超級資本主義︰商業、民主和每一個人生活的轉變》
作者:[美]羅伯特‧賴克
譯者:石冠蘭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3《全球資本主義危機》
作者:索羅斯
出版社:聯經出版

 

延伸閱讀:

文 / 陳博志 (台灣智庫董事長)

歐元建立時曾被寄予厚望,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後,有不少人看衰美元甚至有藝人要以歐元而非美元收取其報酬。然而歐元現在不只使部分使用歐元的國家陷入困境,也造成全球的不安。這到底是誰的過錯?可能是人民,可能是政客,也可能是經濟學家的錯,但卻不是經濟學的錯,依經濟學理,這樣的歐元制度基本上是不正確的,而且幾乎必然要造成目前的各種困境。

在歐元風光時期,孟岱爾 (Robert Mundell) 教授常被稱為歐元之父,他也欣然接受。然而歐元實際上並不符合他的理論,歐元目前的一些問題也是因為不符合他的理論而造成。歐元區各國本來各有自己的貨幣,因此也有各自的貨幣和匯率政策,歐元制度是讓各國統一改用歐元這個共同貨幣,因此各國只有共同的貨幣和匯率政策,不再有個別國家的政策。

[閱讀全文]

 

陳博志小檔案: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中央銀行理事、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經濟研究所所長等職。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卸任後,於 2002 年 2 月起接任台灣智庫董事長。 (照片與文字來自 wikipedia)

更多陳博志老師在台灣智庫的文章 : 陳博志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