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 講座:《農業與飲食文化》系列-新農民運動
去年一直對於「合作農場」,「CSA-社區支持型農業」有興趣,不過時機一直沒有成熟。農業要推廣,讓更多的人對農業產生興趣,歡迎大家來田間實習,田間參訪,與農人互動。做這件事情需要人力與熱情的配合。問題是人在那裡?一個是招募田間管理員,二是找到社區支持農業的會員。
共同支持平攤風險 台灣農業才能活下去
文/248農學市集創辦人楊儒門.責任編輯/何旻燁
去年一直對於「合作農場」,「CSA-社區支持型農業」有興趣,不過時機一直沒有成熟。農業要推廣,讓更多的人對農業產生興趣,歡迎大家來田間實習,田間參訪,與農人互動。做這件事情需要人力與熱情的配合。問題是人在那裡?一個是招募田間管理員,二是找到社區支持農業的會員。
社區支持型農業能建立稻米的計畫生產
為什麼要做「社區支持農業」,舉例來說:當一樣商品放在貨架上,消費者走過去,看見,停留,佇足,觀察。在這短短的20秒,可能因為「品牌、外觀、包裝、價格」,決定是否購買。就算消費者買了,但是有沒有「下一次」,就是所謂的長久性、忠誠度,都還是問題。
因此田間管理員對田間筆記的書寫就很重要,施肥、整田、放水、插秧、除草、防治福壽螺、巡水、開花、結穗、曬田、收割、曬乾、儲存、碾製成白米、包裝、運送。這樣做可以讓對農業有興趣的人,慢慢的和田裡的農作一同成長。
CP 講座:《農業與飲食文化》系列-新農民運動
【時間】:4/17(二)19:30~21:00
【主持】:蔣慧仙|上下游新聞市集網站主編
【主講】:楊儒門|248農學市集創辦人
【地點】:CAFE PHILO 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主辦】:青平台
【詳洽】:(02)87724100
【報名】:http://registrano.com/events/8e6272
第一階段,慢慢的掌握潛在的客源,當有一位消費者、朋友願意互動時,「社區支持農業」的社群就多了一位生力軍,當社群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就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第二階段,會員的加入,網站的訊息可以定期發布給會員;而「計劃性生產」就可以在農場裡實行,農友不用再擔心種了要賣給誰。產銷體制是農業長久以來的沉疴,這個結,就有機會慢慢的解開。
募集會員或透過保險平攤農業風險
第三階段是「風險的平攤」,在種植準備前,就先行募集「會員」,「一個家庭等於一戶」。以種稻來說,一分地一年大約可產出400公斤米,以一家有2個大人加上小孩,有一半的時間外食,一戶人家一年約要買「50公斤米」,所以一分地要找到8個社區支持農業的會員。
當大家願意平攤風險時,豐收期大家能得到額外的農產;在颱風、豪雨、嚴重蟲病害來臨時,會員能一起承擔風險。風險平攤的另一種做法是由保險機構或政府出面,與農民、消費者針對災損共同承擔。或在全國累積出一定數額的「合作農場」之後,透過平行的連結一起分攤風險。
【延伸閱讀】:248農學市集:台灣的綠色夢
http://gaea-choas.blogspot.com/2008/09/248.html
【楊儒門】小檔案:
台灣農家子弟,彰化縣二林鎮人,因不滿政府於2002年1月1日加入WTO,造成稻農面臨生存困境,因此於2003年到2004年間,在台北放置17次爆裂物,並以「反對進口稻米」、「政府要照顧人民」字條,要求政府重視農民生計問題,被警方及媒體稱為「白米炸彈客」或「稻米炸彈客」。楊儒門在2004年11月26日被逮捕,2007年6月21日獲得特赦,2008年結合具有無毒生產、安全食用、友善環境理念的小農,在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248巷發起成立「248農學市集」,建立生產者和消費者間的直接產銷管道。
【蔣慧仙】小檔案: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畢,前誠品好讀主編。上下游 News&Market新聞市集共同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