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 哲五@台北 -傷心法學之歌:冤獄是如何形成的?
纏訟長達21年的蘇建和三人案,再更三審已於 7 月 27 日辯論終結,將於 8 月 31 日 10 : 00 宣判。按照刑事妥速審判法之規定,本次審判若是獲得無罪判決,將不得再上訴至最高法院,纏訟多年的官司終於可以告一段落 ...
在漫長的死刑犯平反救援過程中,人權團體與律師經常面對的質問是:『為何你們要幫助十惡不赦的殺人死刑犯?』『你有沒有站在被害人家屬的立場想想?』誠然,被害人家屬的處境需要我們同情與支持;然而,所有死刑犯,真的都是殺人兇手嗎?如果他們沒有殺人,卻遭到法律判處死刑,那麼國家一面錯殺無 辜,同時也讓真凶逍遙法外,對於被誤判錯殺的死刑犯及其家屬親友,乃至整個社會而言,又是情何以堪?
纏訟長達 21 年的蘇建和三人案,再更三審已於 7 月 27 日辯論終結,將於 8 月 31 日10 : 00 宣判。按照刑事妥速審判法之規定,本次審判若是獲得無罪判決,將不得再上訴至最高法院,纏訟多年的官司終於可以告一段落。
1992 年 2 月 18 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士林分院一審判決。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各被判處兩個死刑,並褫奪公權終身,長達 20 餘年的平反救援行動,於焉展開。1991 年 9 月,蘇有辰律師第一次為蘇案提出辯護狀;然而就援平反行動進行多年後,辯方的抗辯主軸卻持續膠著在他在第一份 辯護狀裡便已提出的論點:「不在場證明」、「刑求取供」、「違法拘捕」、「違法搜索」。蘇建和等三名被告及律師團指出,三名被告並無犯案,而是遭警方刑求 而供出,但法官不予採信,竟要求辯方提供相關證據。法官審案的公正性,以及無罪推定法則的延用皆有爭議。國際特赦組織甚至將蘇案審判列為「非文明國家的判決」。
無獨有偶,自從蘇建和三人案以來,台灣社會陸續經歷了數起爭議重大的死刑案件,包括徐自強案、邱和順案、盧正案、江國慶案等等。其中,全案審理 程序僅歷經 9 個多月,即於 1997 年 8 月 14 日執行槍決的江國慶案,在江國慶死後 14 年,方於 2011 年 9 月 13 日,北部地方軍事法院再審判決無罪,為目前我國唯一官方承認的冤案,引起全國與國際社會震驚。
在一般人的理解裡,法律理應嚴謹公正,力求勿枉勿縱。既然如此,為何又會出現如江國慶案的誤判誤殺?這些冤案為何形成?這些重大爭議死刑案件的 發生,有哪些相似之處?司法應該如何改革,才能有效避免冤案與不幸的一再發生?本週的哲學星期五,很高興邀請到參與冤獄平反的義務辯護律師邱顯智先生,透 過他代理辯護以及參與救作的幾個爭議死刑案件,與我們討論冤獄是如何形成的。
【延伸閱讀】
(01:10' 起)邱和順案警方刑求取供實錄
『呴,一直要叫他這樣來講啦。幹恁娘咧,挫起來。 邱和順他千萬都想不到這一點,大概他也沒有想到這一點 呴,他就變成檢方的證人。呴呴呴,夭壽,不叫他承認不行 這就是咱台北市刑大成功的地方耶。
嘿,夭壽。 呴,被我懾成這樣,不承認不行。 這次你把他打得,你看,早上一個來,就晚上一個翻供。』
活動資訊:
[table id=38 /]
【交通資訊】
捷運 : 板南線善導寺站六號出口左前方
汽車停車 : 善導寺地下停車場(忠孝東路上進出)
機車停車 : 從杭州北路進入北平東路轉進紹興北街,善導寺旁有機車停車格
關於哲學星期五:
哲學星期五並非演講活動,而是一個對談與互動的活動。活動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約 50分鐘,由主持人準備一些標準問題與當周的與談人對談。所謂的標準問題就是主持人設想大家會感到興趣的基本問題。第二個階段是由現場的朋友和與談人對 談,大約 40 分鐘到一個小時。第三個階段是與談人的分享時間,通常與談人會介紹他最近感興趣的議題或是活動,大約 15 分鐘左右。第四個階段則是交誼與自由對談的時間。來參與的人常常討論到深夜還欲罷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