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 講座《媒體‧性別‧分手暴力》系列-身體再思考:女人與老化

 

在父權體制與年輕崇拜的社會結構中,老年女性的身體交會了性別歧視與年齡歧視的視域所在,因而常常被推擠到幽暗的角落邊緣;在資本主義消費文化與現代醫療科技的推波助瀾下,「老女人」的身體更成為人人欲去之而後快的符號與烙印。

 

女性應找回身體詮釋權

文|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陳明莉‧責任編輯|何旻燁

 

在台灣,身體研究愈來愈夯,甚至形成一股「瘋身體」的現象。日常生活上,身體更是一種隨時可開啟的話題,談起身體,很多人可以興致勃勃、口沫橫飛的敘說各種親身體驗,年輕女性一聊到身體更是欲罷不能。

以往,身體一事卻往往被界定在私領域範圍,並非公共議題,不易引起社會科學研究的興趣;一些傳統社會學者則將身體看成時尚流行的一環,只是一種「俗議題」,並非嚴肅的研究對象。

 

老女人的身體是不存在的存在

至於老年女性的身體,更是乏人問津。無論日常生活的談論,或是學術界的研究,「老女人」的身影往往是一種「不存在的存在」:雖然她在,卻沒有多少人視其存在,除了醫療。

事實上,身體並非只是「肉體」、「軀殼」,或是「醫療」式的存在。研究身體的女性主義學者Elizabeth Grosz即指出,身體的形式、能力、行為、手勢、動作和潛力,都是政治爭論的首要對象,具體表現著一種社會秩序。

 

CP 講座《媒體‧性別‧分手暴力》系列-身體再思考:女人與老化

【時間】:10/3(三)19:30~21:00

【主講】:陳明莉|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地點】:CAFE PHILO 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主辦】:青平台

【詳洽】:(02)87724100

【報名】:http://registrano.com/events/d793e4

 

其他女性主義學者,包括Julia Kristeva、Luce Irigaray、Janet Wolf、Judith Butler…等等,也都認為身體不能僅僅被看作是一個生物學的實體,而應該被視為社會的烙印、歷史的記號、制度的產物,也是心理和人際關係的重要中介。

對於老年女性,身體更是自我構成的核心。誠如Sigmund Freud所宣稱的,自我最首要的即是身體自我,這種說法對老年女性尤其貼切,我們幾乎可以說老年女性的自我感覺即是身體的感覺。

它涉及到對身體的自我覺察,並且將身體視為具有某種樣貌或形式,因而體現老年女性的主體意識與自我認同。藉用Grosz的話語,身體是老年女性的「精神地圖」,其主體形成即是自身的體現化。

 

老女人的身體交會了性別與年齡歧視

在父權體制與年輕崇拜的社會結構中,老年女性的身體交會了性別歧視與年齡歧視的視域所在,因而常常被推擠到幽暗的角落邊緣;在資本主義消費文化與現代醫療科技的推波助瀾下,「老女人」的身體更成為人人欲去之而後快的符號與烙印。

因此,身體往往成為老年女性自我概念上不安、焦慮的來源。以女性主義符號學者Kaja Silverman的話來說,身體是一種文化的隱喻,「老女人」所傳達的不安,主要來自於自我經驗強烈受到身體的約束、限制,這種約束、限制則起因於社會普遍對老年女性身體的歧視與漠視。

為了刮除老人的身體符號,越來越多女人試圖透過節食瘦身、化粧美容、健康運動、裝著打扮、注射整形,試圖讓身體回春,將自己雕塑成大眾所能接受的年輕樣貌,期能找回他人凝視的吸引力,並且愉悅自己。在社會規訓與自我監控下,女性的「身體工作」變成終身計畫。

 

女性應找回身體詮釋權

因此,女人的一生幾乎都在跟時間作戰,就如同我們的一生都在跟死亡作戰一樣,明知老化與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結局,很多人依然奮不顧身的加入戰局。但是,歲月無情,世上至今仍然沒有真正的不老仙丹,可以使時光逆轉讓身體永保年輕。

美容、化妝、整形收費高昂,隨著歲月的流移,最後帶來的仍是落葉蒼涼。因此,對於服膺於年輕價值的女性,抗老往變成屢敗屢戰的奮鬥,每一次戰役,就必須退守一步。在這個過程中,身體往往成為許多女性挫折、沮喪,甚至羞愧、罪惡的源頭;而且,年齡越大,感受越強烈。

「身體再思考」主要是從性別和年齡的雙重角度,對女性身體進行經驗研究與論述分析,希望女性能從「活生生的經驗」(lived experience)中找回身體的詮釋權,即使到了年老時候。

 

【延伸閱讀】:

廢棄的價值?抑或解放的價值?身體性別再思考http://artobserverfield.com.tw/index.php/2012-06-24-08-35-08/hot-news/180-2012-01-26-13-37-41

校園|第二屆性別節--誰的身體誰的感覺?

http://cusp.hk/?p=2740

 

【陳明莉】小檔案:

英國伯明罕大學文化與社會學系博士,現任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專長文化研究、性別與消費、性別與身體、後現代思潮。著有「身體再思考:女人與老化」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