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破台電完美騙局Part II─核四停建,不會缺電!
本報告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將踢爆台電刻意低估未來尖峰供電能力,製造「不建核四.就會缺電」的假象!第二部分,本報告將還原官方真實數字,以最高值、平均值兩種推估水準,剖析即使核四不運轉,台灣也不缺電!第三部分則提出結論與改革主張。
本文由立委鄭麗君國會辦公室提供
壹、台電刻意低估供電能力,製造「不建核四.就會缺電」的假象!
台電不只刻意高估未來用電需求,連未來供電能力也做假?!
繼本辦公室第一篇研究報告《台電的完美騙局 ─揭開台灣電力投資過剩的真相》,揭穿「台電在核四成為政治熱點時會刻意高估未來電力需求」的真相之後,本篇研究報告要再度踢爆台電完美騙局Part II,指出台電為了自我利益,不僅會高估未來用電需求,也會在未來供電能力的數據上動手腳,藉此為「核四續建」找到完美的正當性!
同樣2012年做的三篇電源開發方案,裝置容量、淨尖峰能力數值卻差得離譜!
台電現在拿來對外論證核四正當性的說法,都是根據其最新、2012年9月所做的電源開發方案(以下簡稱”台電10109案”),以該報告的數據指稱:若不蓋核四,未來將有缺電危機。但是,這篇電源開發方案所提到的供電能力數字卻大有問題!
我們拿同樣是2012年所做的其他兩篇電源開發報告來與台電10109案做比較,包括經濟部能源局2012年4月出版的《100年~109年長期負載預測與電源開發規劃摘要報告》(以下簡稱”能源局10104案”),以及2012年6月做的電源開發方案(以下簡稱”台電10106案”)。三篇電源開發方案報告的出版時間都是在2012年,但裡頭提到的台電系統裝置容量、系統淨尖峰能力(供電能力)預估,卻是大不相同。
下圖顯示,三篇報告的台電系統裝置容量數據不一,以台電10109案為最低;而且三篇報告的裝置容量最大誤差值甚至達484.9萬瓩,接近核一、核二、核三加起來的裝置容量(514.4萬瓩)!我們要問的是:同一年、時間相近所做的電源開發方案報告,數字怎會差得如此離譜?!這教人民如何相信台電的電源開發方案是可信的?
能源局和台電刻意低估未來供電力,究竟是何居心?
不僅如此,三篇開發方案報告推估所採計的出力參數(淨尖峰能力佔裝置容量之比率),與過去實際值和之前台電做的電源開發方案相比,也都嚴重低估!
|
以過去2001年~2012年出力參數的實際值來看,大約介於97.73%~100.86%之間,整體平均水準也有99.04%(下表)。明顯高於台電10109案採計的90.98%~97.39%,也高於台電10106案採計的91.49%~98.84%,以及能源局10104案採計的95.45%~97.79%(下表)。換句話說,能源局和台電的三篇電源開發方案報告,推估採計的出力參數值均明顯低估!
2001~2012年出力參數的實際值 |
|||
年 |
淨尖峰能力 (萬瓩) |
裝置容量 (萬瓩) |
出力參數 (淨尖峰能力/裝置容量) |
2001 |
2,975.4 |
3,013.6 |
98.73 % |
2002 |
3,145.1 |
3,191.5 |
98.54 % |
2003 |
3,277.1 |
3,329.0 |
98.44 % |
2004 |
3,489.4 |
3,459.8 |
100.86 % |
2005 |
3,600.1 |
3,612.2 |
99.67 % |
2006 |
3,720.8 |
3,737.1 |
99.56 % |
2007 |
3,810.4 |
3,808.2 |
100.06 % |
2008 |
3,793.3 |
3,863.4 |
98.19 % |
2009 |
3,972.9 |
4,024.7 |
98.71 % |
2010 |
4,075.0 |
4,091.2 |
99.60 % |
2011 |
4,075.7 |
4,140.1 |
98.45 % |
2012 |
4,004.6 |
4,097.7 |
97.73 % |
2001~2012年平均 |
─ |
─ |
99.04 % |
三篇電源開發報告所採計的出力參數值(淨尖峰能力佔裝置容量之比率) |
|||
年 |
台電10109案 (2012年9月報告) |
台電10106案 (2012年6月報告) |
能源局10104案 (2012年4月報告) |
2013 |
97.39 % |
97.73 % |
97.40 % |
2014 |
97.37 % |
98.84 % |
97.11 % |
2015 |
96.64 % |
97.26 % |
97.79 % |
2016 |
96.99 % |
98.68 % |
97.48 % |
2017 |
96.34 % |
96.43 % |
97.17 % |
2018 |
95.98 % |
97.23 % |
96.91 % |
2019 |
95.63 % |
95.70 % |
96.59 % |
2020 |
94.56 % |
95.57 % |
95.45 % |
2021 |
92.33 % |
93.34 % |
─ |
2022 |
92.20 % |
92.41 % |
─ |
2023 |
90.98 % |
91.49 % |
─ |
以2001~2012年出力參數的平均水準99.04%,重新計算還原上述三篇的電源開發方案,則可發現三篇電源開發方案報告對於尖峰供電能力的推估,最大低估值甚至相當於1.7座核四廠的淨尖峰能力。(下表)
年 |
台電10109案 |
台電10106案 |
能源局10104案 |
||||||
原始值 |
還原後 |
差異值相當幾座核四的淨尖峰能力 |
原始值 |
還原後 |
差異值相當幾座核四的淨尖峰能力 |
原始值 |
還原後 |
差異值相當幾座核四的淨尖峰能力 |
|
2013 |
4,023.60 |
4,091.74 |
-0.3 |
4,041.80 |
4,095.80 |
-0.2 |
4,038.20 |
4106.099 |
-0.3 |
2014 |
4,106.30 |
4,176.62 |
-0.3 |
4,172.50 |
4,180.78 |
0.0 |
4,175.20 |
4258.324 |
-0.3 |
2015 |
4,105.00 |
4,206.92 |
-0.4 |
4,121.30 |
4,196.72 |
-0.3 |
4,313.90 |
4369.051 |
-0.2 |
2016 |
4,384.80 |
4,477.30 |
-0.4 |
4,373.50 |
4,389.55 |
-0.1 |
4,624.90 |
4699.052 |
-0.3 |
2017 |
4,502.40 |
4,628.44 |
-0.5 |
4,588.30 |
4,712.42 |
-0.5 |
4,735.00 |
4826.318 |
-0.4 |
2018 |
4,517.00 |
4,660.82 |
-0.6 |
4,666.50 |
4,753.33 |
-0.3 |
4,900.10 |
5007.859 |
-0.4 |
2019 |
4,679.60 |
4,846.42 |
-0.7 |
4,768.00 |
4,934.37 |
-0.7 |
5,136.80 |
5267.145 |
-0.5 |
2020 |
4,687.70 |
4,909.71 |
-0.9 |
4,850.00 |
5,026.28 |
-0.7 |
5,194.40 |
5389.955 |
-0.8 |
2021 |
4,753.00 |
5,043.61 |
-1.1 |
4,886.70 |
5,184.94 |
-1.2 |
─ |
─ |
─ |
2022 |
4,761.70 |
5,115.02 |
-1.4 |
5,040.70 |
5,402.63 |
-1.4 |
─ |
─ |
─ |
2023 |
4,755.30 |
5,176.52 |
-1.7 |
5,096.60 |
5,516.92 |
-1.7 |
─ |
─ |
─ |
註:核四裝置容量為275萬瓩,淨尖峰能力預估為253.8萬瓩。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2012年4月)《100年~109年長期負載預測與電源開發規劃摘要報告》。
對於我們踢爆台電刻意以較低的出力參數,低估未來供電能力,台電一定會辯解說:「我們沒有刻意低估,過去都是這樣推估的!」但,我們要說:錯了!
我們舉2006年台電所做的電源開發方案(台電9505案)為例,該報告所採計的出力參數值介於96.90%~101.43%之間(下表),明顯高於台電10109案、台電10106案、能源局10104案。這足以證明:能源局和台電去年的三篇電源開發方案,確實是刻意低估未來尖峰供電能力!我們強烈質疑,台電一方面刻意低估未來的供電能力,另一方面又指稱「不蓋核四.就會缺電」,台電究竟安的是什麼心?!
2006年台電長期電源開發方案(9505案)採取之出力參數值
年 |
淨尖峰能力 (萬瓩) |
裝置容量 (萬瓩) |
出力參數 |
2005 |
3,625.70 |
3,612.20 |
100.37 % |
2006 |
3,801.00 |
3,747.40 |
101.43 % |
2007 |
3,870.50 |
3,868.20 |
100.06 % |
2008 |
4,087.30 |
4,078.40 |
100.22 % |
2009 |
4,284.40 |
4,324.00 |
99.08 % |
2010 |
4,424.80 |
4,505.40 |
98.21 % |
2011 |
4,629.50 |
4,740.40 |
97.66 % |
2012 |
4,961.90 |
5,104.30 |
97.21 % |
2013 |
4,975.00 |
5,134.40 |
96.90 % |
貮、核四停建,到底會不會缺電?
台電說(2013年1月《我國能源政策、核四建廠與安全相關議題說帖》):
「在核四不商轉、核一至核三如期停轉情境下(即民進黨主張2025年非核家園),預估103年之後備用容量率將低於政府核定基準值15%,而考量短期來不及興建替代電源,停電風險大增。其中自2015年起備用容量率降至7.4%以下,勢必造成限電。」(p. 29)
大家一定很好奇,事實是如此嗎?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一、觀念:備用容量率10%以上,不缺電!
|
缺電問題涉及供電與用電之間的供需平衡,也就是系統尖峰供電能力能不能滿足尖峰負載電力需求。過去法定備用容量率訂為20%時,台電說只要低於20%就會缺電;後來2006年行政院下修為16%,台電又改口說低於16%就會缺電;2012年行政院再度下修為15%,而台電現在對外又改口說,低於15%就會缺電[1]。這就是標準的「狼來了.狼來了」的慣性謊言!
本辦公室第一篇研究報告《台電的完美騙局 ─ 揭開台灣電力投資過剩的真相》已用過去歷史數據指出,備用容量率10%以上,電力是完全足夠的,並不會產生缺電危機;台電和有興趣了解的讀者可進一步參閱之。
二、還原官方真實數字:2013~2020年
由於上文已揭露既有電源開發方案以採計較低出力參數的方式,低估了未來的尖峰供電能力,因此我們下一步要還原官方的真實數字,回推2013~2020年真實的淨尖峰供電能力與備用容量率。
上述三篇能源局與台電的開發方案報告,由於台電的兩篇報告屬該公司內部規劃目標,並非報經濟部能源局核定列管之正式方案,因此本研究將以能源局10104案所提供之台電系統裝置容量數據作為基礎資料。同時,以該裝置容量數據,扣除核四的裝置容量值部分,再以2001~2012年實際的出力參數值,以最高值和平均值做為推估[2],以此回推2013~2020年淨尖峰供電能力。至於尖峰負載需求的預估數字,本研究將採計最新的台電長期負載預測10108案為準。
核四不運轉,台灣不缺電!
回推計算扣除核四後之備用容量率的結果,2013~2020年備用容量的最高值,約介於11.92%~21.38%;平均水準則介於10.76%~20.12%之間,備用容量率都在10%以上,2013~2020年不會有缺電問題(下表、圖)。
而台電核四說帖中所指稱的「沒有核四,2015年備用容量率會降至7.4%以下」,從本研究還原真實數據的結果,該年大約介於10.76%~11.92%之間,備用容量率都在10%以上(下表、圖);也就是說,即使沒有核四,台灣也不會有缺電危機!
扣除核四後的備用容量率 |
|||||
年 |
尖峰負載 (萬瓩) |
扣除核四後的淨尖峰能力 (萬瓩) |
扣除核四後的備用容量率 |
||
最高值 |
平均水準 |
最高值 |
平均水準 |
||
2013 |
3,433.80 |
3,879.00 |
3,838.69 |
12.97 % |
11.79 % |
2014 |
3,559.10 |
4,032.82 |
3,990.92 |
13.31 % |
12.13 % |
2015 |
3,703.20 |
4,144.71 |
4,101.64 |
11.92 % |
10.76 % |
2016 |
3,828.50 |
4,478.18 |
4,431.64 |
16.97 % |
15.75 % |
2017 |
3,949.50 |
4,606.78 |
4,558.91 |
16.64 % |
15.43 % |
2018 |
4,060.60 |
4,790.23 |
4,740.45 |
17.97 % |
16.74 % |
2019 |
4,166.20 |
5,052.24 |
4,999.74 |
21.27 % |
20.01 % |
2020 |
4,264.60 |
5,176.34 |
5,122.55 |
21.38 % |
20.12 % |
註:最高值推估是以2001~2012年出力參數的最高值作為推估依據,也就是2004年的100.86%。
平均值推估則是以2001~2012年的實際平均水準99.04%作為推估依據。
三、2025年非核家園實現,台灣也不缺電!(核四停建、所有核電廠如期除役)
要推算2025年的備用容量率,檢視非核家園實現時是否不缺電,必須有淨尖峰能力和尖峰負載兩項數據。兩項數據資料之來源說明如下。
2025年的尖峰負載值
由於台電長期負載預測10108案的尖峰負載數據僅推測至2023年,因此本研究擬以時間序列分析的Holt-Winters指數平滑法模型,推估2025年的尖峰負載值;推估結果為4,895.6萬瓩(推估說明參見附錄一)。
2025年的淨尖峰能力值
關於2025年的總裝置容量,目前至少有二種數據,一是來自經濟部能源局的正式資料,另一則是來自台電的資料。本研究將同時採用此二筆資料,據以推算備用容量率。
另外,在作為推估依據的出力參數值部分,因為必須考量到2025年的非核家園情境,因此必須將2001年~2012年的實際出力參數值扣除掉核電的部分。本研究擬以2001年~2012年期間,出力參數最高值(2003年的102.41%)與2001年~2012年平均水準(100.23%)作為推估基準。(詳細說明請參見附錄二)
(一)、依經濟部能源局資料進行推估:2025年非核家園不缺電
依《經濟部能源局2011年報》(2012年6月出版)第58頁之敘述:
「依據整體再生能源發展目標規劃,(至)2025年裝置容量將可達9,952MW[3],占我國總電力系統裝置容量14.8%,將較目前再生能源發電裝置容量新增約6,500MW,較「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所定20年內增加6,500MW之目標將可提前5年達成;另於2030年進一步成長(至)12,502MW,屆時預估可占我國總電力系統裝置容量16.1%。」
依上述回推換算,2025年的全國總系統裝置容量為6,742.3萬瓩(=995.2萬瓩÷14.8%),若再扣除非台電系統之裝置容量的709.8萬瓩,及核四裝置容量270萬瓩,非核家園情境下台電系統的總裝置容量為5,763萬瓩。再以2001~2012年出力參數最高值和平均水準進行估算,可得出2025年非核家園的備用容量率,介於17.98%~20.55%,備用容量率都超過10%以上,不會有缺電問題!(下表)
換言之,依該年報資料基礎推算,顯示經濟部有信心保證,在2025年非核家園的情境下,絕對不會有缺電問題!如果不是的話,那麼經濟部就必須承認《能源局2011年報》中設定的2025年裝置容量目標根本做不到,是目標造假!
非核家園情境下的備用容量率推估(依經濟部能源局年報資料換算) |
|||||
年 |
尖峰負載 (萬瓩) |
淨尖峰能力 (萬瓩) |
備用容量率 |
||
最高值 |
平均水準 |
最高值 |
平均水準 |
||
2025 |
4,895.6 |
5,901.38 |
5,775.75 |
20.55 % |
17.98 % |
註:淨尖峰能力最高值推估=總裝容量 x 102.41%;平均水準推估=總裝容量 x 100.23%。詳細計算說明請見附錄二。
(二)、依台電資料進行推估:2025年非核家園也不缺電
本研究根據台電10106案中提及2025年台電系統的總裝置容量,扣除核四裝置容量270萬瓩的預估部分後,得到新的、非核的台電系統總裝置容量為5,666萬瓩(下表)。
非核家園情境下的總裝置容量
2011年底總裝置容量(萬瓩) | 4,140 | ||||
2012~2025年退休容量(萬瓩) | -1,020 | ||||
2012~2025年新增容量(萬瓩) | 2,546 | 火力 |
1,876 |
燃煤 |
860 |
燃氣 | 1,010 | ||||
燃油 |
6 |
||||
抽蓄水力 | ─ | ||||
再生能源 |
670 |
慣常水力 |
48 |
||
其他 |
623 |
||||
2025年總裝置容量(萬瓩) | 5,666 | 火力 |
4,414 (佔77.9%) |
燃煤 |
1,930 |
燃氣 |
2,271 |
||||
燃油 |
214 |
||||
抽蓄水力 | 260(佔4.6%) | ||||
再生能源 |
992 (佔17.5%) |
慣常水力 |
250 |
||
其他 |
742 |
資料來源:台電公司《10106長期電源開發方案》。
再以2001~2012年出力參數的最高值、平均水準進行換算,可得到2025年備用容量率約介於16%~18.53%,備用容量率都超過10%以上,沒有缺電的問題!(下表)。
非核家園情境下的備用容量率推估(依台電資料換算) |
|||||
年 |
尖峰負載 (萬瓩) |
淨尖峰能力 (萬瓩) |
備用容量率 |
||
最高值 |
平均水準 |
最高值 |
平均水準 |
||
2025 |
4,895.6 |
5,802.55 |
5,679.03 |
18.53 % |
16.00 % |
註:淨尖峰能力最高值推估=總裝容量 x 102.41%;平均水準推估=總裝容量 x 100.23%。詳細計算說明請見附錄二。
綜合上述研究發現,可以證明:核四不運轉、至2025年所有核電廠如期除役的情況下,自2013~2025年,台灣都不會缺電!換言之,本研究還原官方報告數字,證明:台電核四說帖對於「核四不商轉、停電風險大增」的說法,與事實不符!
叁、結論與改革主張
一、本篇研究報告繼第一篇研究報告《台電的完美騙局 ─ 揭開台灣電力投資過剩的真相》之後,再破台電完美騙局,指出:台電為了讓「核四續建」,不僅會高估未來用電需求,更會低估尖峰供電能力,企圖誤導全民「沒有核四.就會缺電」的錯誤認知。
二、本篇研究報告還原官方真實數字,推算「核四不運轉.核一、二、三如期除役」的情境下,自2013年至2025年非核家園實現時,都不會有缺電危機。我們根本不需要核四!也就是說,按照目前政府核定的電源開發方案,就算扣除核四,也不會缺電。台電要反對核四的人提出發電替代方案,根本是刻意誤導的政治宣傳手法。事實是,我們自始至終就不需要蓋核四,台電說沒有核四就會缺電,是一場跨世紀的最大騙局!
三、核四廠從原本1,697億元的預算,五度追加預算至3,300億元,早已可多蓋一座核電廠。台電所主導的這場跨世紀騙局,全民浪費了三千多億元,等於每位納稅人[4]被詐騙了近3萬6千元,去蓋一座根本不需要的核四廠。
四、對於經濟部、台電刻意低估尖峰供電能力,以數字造假的核四說帖,意圖造成「核四停建.就會缺電」的假象,恐嚇人民,我們要求經濟部、台電立刻向全民道歉,要求馬總統、江宜樺院長追究相關人員責任,並立即宣布核四停建,不需要再追加預算!
附錄一:2025年尖峰負載數值的推估說明
台電長期負載預測10108案已提供截至2023年之前的預估數據,本研究以此資料為基礎,再以Holt-Winters指數平滑法模型推算2025年數值。HW模型數學式如下式:
其中 是第n+j期的預測值,En為第n期經指數平滑處理後的基礎值,j (Tn)為趨勢值。En與Tn的數學式如下:
En = α(En-1 +Tn-1) + (1-α) Yn
Tn = βTn-1 + (1-β) (En - En-1)
為預測之用,本研究取α、β皆為0.9,給予近期數值較大權重,計算後得E2023為4,651.52,T2023為122.03,以此推估2024年、2025年尖峰負載值,分別為4,773.55萬瓩、4,895.58萬瓩。
年 |
尖峰負載 (萬瓩) | |
2011 |
3,378.70 |
|
2012 |
3,308.10 |
|
2013 |
3,433.80 |
|
2014 |
3,559.10 |
|
2015 |
3,703.20 |
|
2016 |
3,828.50 |
|
2017 |
3,949.50 |
|
2018 |
4,060.60 |
|
2019 |
4,166.20 |
|
2020 |
4,264.60 |
|
2021 |
4,356.30 |
|
2022 |
4,443.80 |
|
2023 |
4,529.20 |
|
2024 |
4,773.55 |
(本研究推估) |
2025 |
4,895.58 |
(本研究推估) |
附錄二:推估基準說明:扣除核電因素後之出力參數
因必須考量到2025年非核家園情境,因此在出力參數的推估基準,必須將過去的出力參數值(也就是「淨尖峰供電能力佔總裝置容量之比率」)扣除核電部分,才能得到「非核電因素」的出力參數推估基準。本研究擬以2001年~2012年期間,出力參數最高值(2003年的102.41%)及2001年~2012年之平均水準(100.23%)作為推估基準。(下表)
扣除核電後之歷年台電系統出力參數
年 |
扣除核電因素後之淨尖峰能力 (萬瓩) (A) |
扣除核電因素後之總裝置容量 (萬瓩) (B) |
扣除核電因素後之出力參數 (A/B) |
2001 |
2,518.96 |
2,499.21 |
100.79 % |
2002 |
2,772.02 |
2,712.48 |
102.20 % |
2003 |
2,882.50 |
2,814.60 |
102.41 % |
2004 |
2,964.20 |
2,945.40 |
100.64 % |
2005 |
3,115.40 |
3,097.80 |
100.57 % |
2006 |
3,269.80 |
3,222.70 |
101.46 % |
2007 |
3,358.00 |
3,348.40 |
100.29 % |
2008 |
3,362.00 |
3,349.00 |
100.39 % |
2009 |
3,505.90 |
3,510.30 |
99.87 % |
2010 |
3,560.80 |
3,576.80 |
99.55 % |
2011 |
3,535.30 |
3,625.70 |
97.51 % |
2012 |
3,479.90 |
3,583.30 |
97.11 % |
2001~2012年平均 |
100.23 % |
* 2007年資料缺乏,以2008年7月資料替代之。
[1] 台電,《我國能源政策、核四建廠與安全相關議題說帖》,2013年1月,第14頁。
[2] 2001~2012年當中,出力參數的最高值為2004年的100.86%;2001~2012年的平均水準則是99.04%。
[3] 9,952 MW = 995.2萬瓩
[4] 全國納稅義務人為922萬。
本文由立委鄭麗君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