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城市治理之新思維」系列論壇【社會住宅的共融平權與創新】關心每個人切身的居住議題!
你也是「北漂租屋族」嗎?大台北租房子太貴,你有考慮抽「社會住宅」嗎?今天是7月1日,有兩個新聞你必須注意:
- 300億租金補貼7/1上路 新戶申請5大步驟一次看(中央社,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6300182.aspx)
- 新北6社宅聯合招租 7月11日起開放申請(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525973)
無論是針對租屋族的租金補貼,還是住了許多大學生、上班族的永和中正橋終於有社會住宅開放申請,都是希望實現「居住正義」、並試圖解決當前弱勢家庭、青年、學生、高齡者「買不起、租不起、房屋品質差」的困境。
在台灣,過去因為住宅體系長期奠基於自由市場之上,造就出三大特色:
- 住宅商品化:過去政府興建之國宅皆以販售為主,住宅政策亦以提高住宅自有率為目標;
- 政府低度介入:自80年代開始,臺灣也跟風歐美國家,搭上新自由主義的浪潮。相關公共政策,甚至90年代後的都市計畫,皆深受新自由主義的影響,開始相信烏托邦的市場機制與自由競爭理念。
- 不合理的稅制以及房屋交易價格不透明,同時助長了住宅市場的投機。
「居住」幾乎是每一個人在社會生存的基本需求,更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為了解決長久以來「居住不正義」的問題,台灣在2017年修訂「住宅法」,並在2018年設立「國家住宅與都市更新中心」。另一方面,亦開始興建社會住宅,朝向8年20萬戶目標前進。
然而,要改善長年來的住宅困境,目前仍面臨許多挑戰,短期目標將朝向「健全租屋市場」來進行,長期目標則要全面檢討社會住宅在數量不足、租金過高、租期限制、財務面向等問題。更重要的,還需要讓更多人加入公共討論、強化社會溝通,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居住正義。
有鑑於此,青平台永續民主研究中心於日前舉辦「永續城市治理之新思維」系列論壇,藉由邀請各方利害關係人,期望以創新思維,找出看待地方的老問題與舊體系,提出城市治理的新主張,以強化台灣地方治理與民主的永續發展。
該系列論壇第一場【社會住宅的共融平權與創新】,便是關心許多人切身的居住議題。論壇由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主講〈台灣社會住宅推動現況與挑戰〉,針對「直接興建社宅」、「包租代管社宅」及「租金補貼政策內涵與執行」有細緻的說明。
在花敬群次長的分享後,則由曾旭正(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教授)、龔書章(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彭揚凱(OURs 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劉惠芳(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助理教授)進行回應。幾位與談人提醒,社會住宅需要配套措施,在硬體之外也要思考「人」的力量(尤其青年住戶):並能拓展、融入周邊社區,共創都市生活;或加入「青」(留住畢業生)、「銀」(亦思考照護面)的共融思維,打破教育、文化族群、世代疆界等限制。
社會住宅政策作為社會政策回應人民的基本需求,同時也是都市發展的關鍵課題。透過興建社會住宅,能夠達成都市共融設計的理想,並促進城市的民主、平權,落實共居、共學、共處、共樂生活的理想。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鄭麗君也強調,社會住宅應該與都市再造共融發展,它不只是都市的空間政策,也是環境運動、文化運動,最終回應社會運動的初衷,形塑一個平等、平權、互助的生活共同體。
其實無論是今天上路的租金補貼,或是社會住宅政策,都希望讓整體的社會公共支持服務體系更加完整,更能照顧到社會角落的每一個人。青平台關注台灣的「永續民主」,而要讓民主能夠永續,就必須讓社會與個人能夠互相支持,讓每個人擁有追求自我實現的自由;完善的公共服務支持體系,才能發揮社會「暖實力」;有了社會暖實力的支持,才能讓個人擁有更多來自社會的支持,發展個人「軟實力」,我們才有辦法追求更好的未來,打造共好社會!